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浮亏”是不是“真亏”?
[ +  文字大小  - ]

根据深交所的《2017年个人投资者情况调查报告》,有4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拿不住盈利的股票、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

也就是说,很多散户可以忍受50%的浮亏,却在20%的浮盈后匆忙平仓,这种“售盈持亏”是股市中常见的行为偏差。为什么总是拿不住赚钱的票?为什么总在亏损中死扛?行为背后其实是与生俱来的非理性思维。  

解释一:S型风险偏好

先来玩个游戏。给你两种选项,选项 1:抛一枚硬币,如果是正面,你能获得100元,如果是反面,你什么也拿不到;选项 2 :现在就给你50元。你会选哪个?

接下来换种玩法,同样是两个选项,选项 1:如果硬币抛出正面,你需要支付100元,如果是反面,你什么也不用付;选项 2 :你现在就需要付50元。你又会选哪个?

研究发现,很多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是S型的,对于盈利股票呈现风险规避,当持仓实现盈利时,投资者倾向于出售实现确定性收益,而不愿意继续冒风险持有;但对于亏损股票却呈现风险偏好,当持仓出现浮亏时,一旦卖出就变成确定性损失,而继续持有则还有上涨弥补损失的可能,所以投资者选择赌一把回本的概率。

解释二:自我辩解

人的天性总是偏向维护自我形象,喜欢看到自己在投资中的成功,而逃避投资中的失败。在自我辩解假设下,一旦出售亏损股票就变成了真实亏损,也就意味着过去的决策是错误的,这会让投资者很不舒服,所以想通过死扛来表明“只是暂时的浮亏而非投资失败”。

解释三:均值回归

 很多投资者在内心对市场走势有“均值回归”的假设,他们认为价格走势总会反转,今天的亏损股票不久将成为明天的盈利股票,同样今天涨太多的股票,不久的明天大概率会下跌。

解释四:侥幸心理

     抱有侥幸心理的投资者,在被套牢后不去研究股价下跌的原因,掩耳盗铃式的一遍遍自我麻痹:股价有一天会涨回来。与“均值回归”者不同,侥幸心态的投资人内心并没有客观的理论支撑,他们所认为的股价会涨只是因为自己已经持有。即使很久以后某一天真的侥幸解套,损失的却是时间成本,期间也错过了更好的投资机会。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马克斯等价值投资者都把“不要害怕股价下跌”奉为圭臬,比如巴菲特在买入高盛集团后没过多久就暴跌,但巴菲特认为这只是暂时浮亏,长期角度看不用介意。价值投资者往往选择在股价下跌时买入,这也意味着短期内大概率会承受账面浮亏。

所以有些散户就对号入座,直接把“不怕浮亏爱死抗”的自己归为了价值投资者。但价值投资真的这么容易就做到吗?抛开表面形式,大多数散户只是盲目死扛的“伪价值投资”。

在对待“账面浮亏”这件事情上,价值投资者和伪价值者的区别在于:

1. 价值投资者愿意忍受浮亏,是因为他们对公司基本面有足够的把握,认为当前股价是被显著低估的,所以不惧怕短期下跌,还有勇气越跌越买;而伪价值者的坚守,只是因为心理上渴望能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却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是否有爬起的能力,他们根本无法告诉你“公司基本面没有问题,现在被严重低估了”“如果再跌我会继续加仓”这类话的。

2. 同时,价值投资者并非固执的坚守,他们会时刻关注公司基本面变化,如果发现情况恶化,则会坚定的选择卖出,也就是会依据基本面及时“止损”;而伪价值者纯粹是盲目的坚持,他们不去关注公司本身的情况,只盯着股价有没有涨回自己的成本价。

3.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长期投资者,能够耐心的等待价值回归;而伪价值投资者总是急不可耐的期望股价涨回去,想着解套或小赚一波就平仓,想法和行为都是偏短视的。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马克斯,他们在不惧怕短期价格下跌的同时,也都强调“要区分波动性风险和永久损失的风险,要避免永久的本金亏损”。所以,敢于死扛的前提是对公司有深入研究,有理由坚信现在的股价被显著低估,如果基本面恶化就果断止损,否则就可能由“浮亏”变成“真亏”了。

另外,针对“售盈持亏”这类行为,大家可以尝试着忘记成本。你的成本高低、是否亏损不会影响公司的内在价值和股价走势。持有一只股票的时候,仍然要把它视为独立的个体而非自己的私有物品,客观的去分析基本面变化。忘记成本,也就不存在亏损股和盈利股的区别,也就不会期待着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结果却在一只股票上越亏越多,还错过了其他的赚钱机会。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时间,只是复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    
        ●市场危机时刻?这种思维模式或许可以让你豁然开朗    
        ●美股七天熔断三次,是时候重提大量现金在手的股神巴菲特    
        ●顺遂虽好,不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