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董承非:十五载沉淀,静水深流
[ +  文字大小  - ]

2003年加入兴全基金,到2007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现任兴全基金副总经理的董承非,迄今已经斩获了9座金牛奖杯。他被誉为公募业“长跑健将”,但他表示,自己无意于创造极致的传奇或追求至高的投资境界,而是希望守住能力圈,探寻和完善胜率高、可复制的投资体系,以均衡稳健的风格,在投资的路上走得更远。

 

“基金业郭靖”的稳字诀

董承非是公募基金行业为数不多的任职年限超过十年的“老司机”之一,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他就来到兴全基金工作,从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到基金经理、投资总监,一直到担任兴全基金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至今没有换过工作。以这份执着和坚持作为前提,他用十五年的光阴诠释了一个稳中求胜的故事,自20073月起担任基金经理以来,根据WIND统计,截至2018720日,其任职年化回报达到14.53%

纵横公募江湖十余年,“长跑健将”、“基金业郭靖”是外界赋予董承非的标签。在同事同行们看来,其性情沉稳内敛,投资稳扎稳打,看似中庸无为,实则功力深厚,静水深流。

基如其人,董承非的行事和投资风格在其所管理的基金上可谓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稳健扎实、均衡制胜。从他先后管理的兴全全球视野、兴全趋势、兴全新视野的业绩表现来看,没有日行千里的惊喜,而长期来看却始终排名前列。

他于200726-20151231日管理的兴全全球视野,任职回报达到368.02%。于20131028日起开始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截至2018719日,任职回报达到127.69%。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募基金行业寥寥无几的tenbagger(十年十倍)基金中,兴全趋势占据了其中一席,除了前期的基金经理王晓明之外,董承非无疑也是重要的贡献者。

而在2015年牛市高点发行的兴全新视野基金,在董承非的管理下,虽经历了2015年的股灾、2016年的熔断,以及今年以来的市场剧烈调整,截至720日,仍然取得了超过20%的收益率。

翻阅这些基金的持仓组合可以发现,重仓股估值水平整体相对较低,且业绩稳健增长,个股和行业配置分散,且持股周期长,换手率低。而总结自己的投资风格,长期以来董承非提及最多的一个词即是“均衡”。

“从过往投资操作来看,我也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者。”董承非表示,自己绝大多数仓位会自下而上根据基本面挖掘性价比高的股票,不过过去多年也曾经采取一些相对灵活的投资方法作为补充性进攻手段,比如综合运用定增、大宗交易、可转债、现金选择权等套利型的方法。但总体而言,自己比较重视评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选择胜率较大的投资路径,不会采取极致的操作。

但与此同时,董承非也强调,虽然投资需要在保持基本价值观的同时,积极调整步伐顺应市场风格,保持一定的灵活度,但基金经理仍然需要对自己的能力圈有清晰的认知。正如巴菲特所言,“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与郭靖类似,董承非也明确表达出抱朴守拙的态度。“我无意追求成为全能型的基金经理,而是更希望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渐进式地拓展能力圈边界。”他表示,如果说至高境界的基金经理能够同时掌握几种投资框架,甚至不同的投资框架间相互矛盾的,市场上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投资经理凤毛麟角,自己也无意于做可能导致风格漂移的事情。

      

敬畏市场  珍惜犯错

卢梭曾说过,(伟大的人)过人之处愈多,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位自信的基金经理,2015年发行兴全新视野时,董承非同步认购500万元,持有期限均不少于 3 年,当时成为史上基金经理金额最大的自购。但在与人交谈中,董承非不喜欢总结经验,更愿意反思教训,并且不吝于坦言自己的错误。他接受采访时,往往谈不了多久,就开始以谦逊的态度“检讨”自己近一阶段的投资偏差。

在十五周年金牛杰出基金经理获奖感言中,他则直接以“敬畏市场、珍惜犯错”作为标题,并强调“一个职业投资人都应该珍惜每次自己的犯错。当配置思路不被市场认可的时候,则是反思检讨自己的投资体系、进化完善自己的方法论的最佳时机。每次犯错的时候都是进步的良机。”

这种反思和调整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下半年-2013年,董承非曾经暂别A股,前往美国学习了一年多时间。他曾经说到,这段远离A股的学习生涯给了自己一个更好地反观过往、沉淀思考的机会。

20139月回国之后,他逐步调整了自己的选股框架,以更加开放的视角拓展了选股外延,不再完全拘泥于通过低估值因子来控制风险,考虑在投资组合中也增加一些估值不算便宜但成长性高的品种。

谈及投资体系“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董承非说,在坚持与求变之间把握好“度”,是基金经理的必修课。虽然“有幸”经历了A股市场三次牛熊转换,但是个人认为投资框架的真正完善也就是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个人受John Neff影响较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投资偏于保守,偏好低估值的标的,所以在市场整体表现较差时业绩表现尚可。但是自近几年开始,逐渐做出一些改变在投资过程中增加一些攻击性。”

不过,他同时强调,这一投资框架的“底色”仍然是注重估值和业绩的匹配度。对于自己认为缺乏安全边际的品种,即便市场热烈追逐,自己仍然会谨守自己的原则。比如,对于今年一枝独秀的医药股,他就提出了有别于市场主流声音的观点。他认为,考虑到医药板块本质上的To G (Government)销售模式,以及医保是整个社会的“成本中心”,寄希望于医药行业长期获取超额利润并不太现实,医药板块的估值已经偏贵,一些个股2018年的市盈率已经高达50-60倍甚至更高。

谈到近一两年的投资体会,董承非仍然把反思检讨放在首位。他表示,2017年市场风格转变,原本是特别契合自己投资风格的市场,但自己投资组合中兼顾了高成长股的进攻性,收益低于自己的预期。而2018年以来,虽然年初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但是市场的表现还是“刷新三观”。投资者对外担忧“贸易战”,对内担心信用风险的爆发,一些股权质押比例高的股票都是跌幅巨大,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都得到了急剧的收缩。自己所管理的基金在一季度布局的一些中盘成长股也是损失惨重。如果反思的话,包括自己在内的多数投资者由于思维惯性的存在,对于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程度,仍然估计不足。

 

投资世界属于乐观者

巴菲特说过“投资就是投国运”,彼得·林奇也曾说“当你投资股票时,你必须对人性,乃至对国家和未来的繁荣要有基本的信任。”作为看好中国前途命运的职业投资人,董承非也说,投资世界长期而言属于乐观者,他从内心深处相信中国拥有光明的前景。站在目前的时点,他明确表示,“尽管市场上方笼罩着浓重的悲观情绪,但我比多数人还是要更乐观一些。”

“去杠杆就如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目前我们正处于刮骨疗伤的时候,不得不承受阵痛,但是这个阶段过后,中国经济体将更为健康,A股市场也将告别牛短熊长的局面。”他举例表示,从微观企业的数据来看,尽管不乏在去杠杆过程中受困于流动性枯竭的企业,但是也有一些踏踏实实做实业的企业,在近两年去杠杆的过程中,资产负债表得到了修复。

他进一步表示,中国腹地广阔,仍然具备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比如说,在农村仍然有很多要素没有市场化。

回到A股市场,董承非认为,如果拿2018年的市场与2008年、2011年熊市相比,2018年所处的环境其实要更好一些。2008年属于“戴维斯双杀”,市场经历了2007年大幅上涨后估值处于极高位,而金融危机又导致企业基本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偏股型基金业绩的中位数是亏损50%以上,现在看来是一个有点难以想象的可怕数值。而今年年初大部分股票估值并不贵,再继续杀估值的可能性不大。再和2011年相比,2011年作为2008年刺激政策退出影响开始显现的转折年,经济增速开始下行,传统行业如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当年基金业绩中位数处于亏损20%左右。今年虽然受到国内去杠杆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内外部因素影响,但情况还是要好于2011年,估值已经处于底部区域,而经济亦具备韧性,部分微观企业的财务状况仍相对健康。

“应该说,未来宏观环境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在不出现比较极端的情况下,目前这个位置的股票是具有吸引力的,只是巨大的不确定性让投资者望而生畏。”董承非表示。

谈到看好的投资领域,董承非表示,放眼未来两三年,具备潜力的板块仍然将是内需和科技,特别是现在中国对于核心技术领域“补短板”的迫切性越发强烈,从中长期角度看,部分高端制造领域基数较低,成长潜力和空间都比较大。

 

董承非,1977年生,理学硕士,兴全基金副总经理兼研究部总监,兴全趋势、兴全新视野、兴全社会责任基金基金经理,证券从业年限14年,历任兴全基金研究策划部行业研究员、基金管理部副总监、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兴证全球基金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感受穹顶之下、雪线之上的壮美    
        ●兴证全球基金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欣赏河流的精彩之美    
        ●兴证全球基金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感受来自海洋的宏伟与温暖    
        ●兴证全球基金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感受来自地心的滚烫和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