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误判心理学



       我也对社会性的昆虫很好奇。有生育能力的雌蜂和有生育能力的雌收获蚁的寿命相差很多,但它们只要在空中进行一次群交,就都能将寿命延长整整20倍。我对这样的事情感到着迷。蚂蚁的极大成功也让我着迷——蚂蚁的进化极其成功,它们形成了几种简单的行为规范:繁殖群体之内的蚂蚁精诚无间地合作,而对繁殖群体之外的蚂蚁,哪怕是同类的蚂蚁,则几乎总是表现出致命的敌意。

        像我这么热爱学习的人,到了中年本来应该翻开心理学教材,但是我没有,这证明了那句德国谚语所言非虚:“我们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后来我发现,没有接触到当时大多数教科书上记载的学院派心理学,对我来说可能是件幸运的事情。那些教科书无助于我理解邪教,而那些收集心理实验的教科书作者就像收集蝴蝶标本的小男孩——他只想收集更多的蝴蝶,和其他收集者有更多的接触,根本不想对已经拥有的标本进行综合研究。当我最终看到那些心理学教科书的时候,我想起了伟大的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Jacob Viner)说过的一句话。他说许多学者就像寻菇犬,人们喂养和训练这种动物来寻找地下的块菌,除了这项专长,它别的什么都不会。那些教科书花了长达数百页的篇幅来探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对人的影响,可是它们所用的思考方式是极其不科学的,这也让我很吃惊。我发现大多数入门级的心理学教科书并没有正确地处理一个基本问题:心理倾向为数众多,而且它们在生活中会产生相互影响。但那些入门级教材的作者通常对如何弄清楚相互交织的心理倾向造成的复杂后果避而不谈。这有可能是因为那些作者不希望把教材写得太复杂,以免没有新人敢投身于他们的学科。他们做得不够好,也有可能是出于塞缪尔·约翰逊说过的原因。曾经有位女士问约翰逊,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词典把“pastern”(马蹄腕)这个词的定义给弄错了。

        约翰逊的回答是:“纯粹的无知。”最后,那些教科书作者也没有兴趣去描写该用哪些标准的办法去对付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标准蠢事,所以他们恰恰避开了我最感兴趣的话题。

        学院派心理学虽然有许多缺点,但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优点。我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看到一本叫做《影响力》(Influence)的书。这是一本通俗读物,作者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他在规模很大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任教。西奥迪尼设计大量巧妙的实验,在实验中,人们利用人类思维中内在的缺陷,操纵别人做出了损害自身利益的事情。西奥迪尼对这些实验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并因此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荣任终身董事讲座教授。

        我立刻给我的每个孩子寄了一本西奥迪尼的著作。我还送给西奥迪尼一股伯克希尔的A级股票(2010年3月的市值大约为12万2000美元——译者注),感谢他为我和公众作出的贡献。西奥迪尼这本社会心理学著作卖出了几十万册,这是很了不起的,因为西奥迪尼并没有宣称他的书将会改善你的性生活或者让你发财。

        许多读者购买西奥迪尼这本书是因为他们跟我一样,也想知道怎样才能不经常被推销员和环境欺骗。然而,令非常正直的西奥迪尼意想不到的是,大量的销售员也买了他的书,他们想要了解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误导顾客。下面我会讲到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我希望不会有人将我的理论用于变态的目的。

        在西奥迪尼这本书的驱动之下,我很快浏览了三本最流行的心理学入门教材。在此期间,我还进行了周全的考虑,想把我以前的训练和经验综合起来。芒格的非临床、非先天后天对立的非发展心理学就这样诞生了。许多理论是从它们的发现者(其中大多数人的名字我甚至还不知道)那里借用来的,但我通常会给它们配上新的表述和标题。因为我没有去查证资料,而是怎样容易回忆起来就怎么写,然后再进行修改,以便我能够很方便地使用这些理论来避免错误。

        在开始综述我的理论之前,我想先来讲一个有助于理解以下内容的普遍观点。这个观点是从我们对社会性昆虫的了解中提炼出来的。这些昆虫很漂亮地证明了神经系统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固有的局限,它们整个神经系统通常只有10万个左右的细胞,而人类光是大脑的细胞就有上百亿个。

        蚂蚁和人类相同,都是由活体结构加上神经细胞中的行为程序组成的。就蚂蚁而言,其行为程序只有少数几种,而且几乎完全来自遗传。蚂蚁能够根据经验学到新的行为,但大多数时候,它只能根据遗传的神经系统中设定好的程序,对十种左右的神经刺激作出几个简单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