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的生活、学习和决策方法




        查理认为未雨绸缪、富有耐心、律己严厉和不偏不倚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不管周围的人怎么想,不管自己的情绪有什么波动,他永不背离这些原则,尽管许多人都认为“做人要懂得随机应变”。这些原则若是得到坚定不移的遵守,便能产生最著名的芒格特征之一:不要非常频繁地进行买卖。和巴菲特相同,芒格认为,只要几次决定便能造就成功的投资生涯。所以当查理喜欢一家企业的时候,他会下非常大的赌注,而且通常会长时间地持有该企业的股票。查理称之为“坐等投资法”,并点明这种方法的好处:“你付给交易员的费用更少,听到的废话也更少,如果这种方法生效,税务系统每年会给你1%—3%的额外回报。”在他看来,只要购买三家公司的股票就足够了。所以呢,查理愿意将大比例的资金投给个别“受关注”的机会。没有哪家华尔街机构、哪个理财顾问或者哪个开放式基金的经理会作出这样的宣言!

        既然查理取得了成功,而且也得到巴菲特的称赞,为什么其他人并没有更多地使用他的投资技巧呢?也许答案是这样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查理的跨学科方法真的太难了。此外,很少投资者能够做到像查理那样,宁愿显得愚蠢,也不愿随“大流”。查理坚持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他能够冷静地逆流行观点的潮流而上,一般投资者很少拥有这种素质。尽管这种行为往往会显得固执或反叛,但查理的为人决不是这样的。查理只是相信他自己的判断,即使那与大多数人的看法相左。很少有人看得出查理这种“独狼”性格是他在投资界取得优异业绩的原因。但实际上,性格主要是天生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性格,那么他再怎么努力,再怎么聪明,阅历再丰富,也未必能够成为像查理·芒格这么伟大的投资家。我们在本书其他的篇章中将会看到,先天的性格也是查理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插文)纪律和耐心 泰德·威廉姆斯的77格击球区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查理·芒格

        在进行投资时,我向来认为,当你看到某样你真正喜欢的东西,你必须依照纪律去行动。为了解释这种哲学,巴菲特或芒格喜欢用棒球来打比方,我觉得特别受启发,虽然我本人根本不算棒球专家。泰德·威廉姆斯是过去70年来惟一一个单个赛季打出400次安打的棒球运动员。在《击球的科学》中,他阐述了他的技巧。他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棒球那么大的格子。只有当球落在他的“最佳”格子时,他才会挥棒,即使他有可能因此而三振出局,因为挥棒去打那些“最差”格子会大大降低他的成功率。作为一个证券投资者,你可以一直观察各种企业的证券价格,把它们当成一些格子。在大多数时候,你什么也不用做,只要看着就好了。每隔一段时间,你将会发现一个速度很慢、线路又直,而且正好落在你最爱的格子中间的“好球”,那时你就全力出击。这样呢,不管你的天分如何,你都能极大地提高你的上垒率。许多投资者的共同问题是他们挥棒太过频繁。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受“机构行为铁律”所驱使的专业投资者,他们都有这种倾向;这种“机构行为铁律”的某一变种也是让我离开同时做长线和短线投资的对冲基金的原因。然而,另外一个与挥棒太过频繁相对立的问题也同样有害于长期的结果:你发现一个“好球”,却无法用全部的资本去出击。
——Louis Li,LL投资合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