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持人,上海的各位摄影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摄影》杂志的陈仲元,很高兴又一次来到上海,现在是2015年的3月份,到上海,今年我已经是第三次了,下周应该是第四次我还得来,现在北京、上海交通非常方便,无论是高铁还是飞机,转眼就到。那么来到上海,我倍感亲切,尤其是在高级会堂,若干年前我在《大众摄影》杂志做主编的时候,我曾经在这个会上做过活动,那么这次来呢,要感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兴证全球基金有限公司的邀请,那么来到这里跟大家还是聊聊我所知道的那点儿事。
手机摄影,手机摄影,原来我告诉各位的题目是《漫话手机摄影》,后来昨天我一想我还是把原来那一个题目找出来,我说手机摄影控,现在有时候说出去以后,说哎哟你怎么带一手机就拍照片了,因为我不是摄影家,我是摄影的编辑,我说第二,我说现在各位都在用手机拍照片了,那么作为一个专业摄影杂志的编辑,怎么可能不了解它其中的这些奥秘呢?
那么说起摄影,我当然跟在座的各位都一样,我也是一位业余的摄影爱好者,摄影拍什么?怎么拍?那么一直是我跟各位在探讨在讨论的一个事情,手机摄影控,那么手机能摄影了,那么其实现在随着数码影像的到来,手机拍照片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愉快,那其实现在摄影我们用于拍照片的工具,大概有这么几种。
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单反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这种135规格单反相机,诞生于1934年,到去年已经是80年的历史了,把胶片换成传感器,那么这是我们遇到最大型的摄影器材,刚才我跟兴业集团的领导还在说,他也用单反,但是太重,太重了,不便之处就是太重,而且传输也不太方便,那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更换镜头,但是没有反光镜系统的相机大家也都在用,这是微单相机,可以更换镜头,各个品牌都有。
那么还有一类相机呢,就是不能更换的小屏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小呀?就是为了让大家拍起照片更方便,话说1839年的8月19号,法国人达盖尔在巴黎注册了摄影术,当时拍照片的那些家伙式儿得用一个马车来拉,那么在很长一旦时间里边,摄影都是职业摄影师的专利,为什么?就是那套家伙式儿它太大太重了,那么相机越来越小,到了这时候了,有了wifi了、有了高级镜头了,有了大传感器了,又小了,但是大家还想一下那这几年全球,不是全球基金,是全球照相机市场一路下滑,下滑了多少呢,2014年比2013年全球照相机的销量下降了29.8%,怎么回事?少在哪儿了?就少在这三种之外那个卡片机上了,而卡片机一消失,谁来替代呢?手机。手机一下迅猛上来了,各种各样的高端的摄影手机层出不穷。
这是咱们国产的名牌手机,努比亚手机、苹果手机,这已经是老图片了,现在都6了,这是国产的OPPO手机,它的摄像头能够来回转换,这样就是不论是自拍还是往外拍的时候,它的像素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用的大多数手机没有这种功能的手机,我们自拍的时候这个摄像头像素会低一些,这样就不会保证一样的品质,那么都是为了摄影,过去我们说相机的像素越来越高,手机的像素也越来越高,4100万像素,它比大多数的单反相机像素都要高。诺基亚的这个1020这个手机,4100万像素,它是第一个超过4000万像素的摄影手机。这是我随便拍这么一个,挂在一个铁板上,自行车轮子的这么一个局部,大家看一下,4000万像素如果直接打印照片的话,能基本上打一个荧幕这么大的照片,像素的高低和影像的品质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但是像素越高就有可能能够做出尺寸更大的照片。你看这都是我在美国拍摄的一些照片,用4000万像素手机拍摄的照片。
那么有些朋友说了,哎呀这个手机,手机它跟相机没法比,尤其单反微单,能换镜头了,手机这小镜头它能不能行,它能行,出现了无数这样的挂在手机外边的镜头,这是索尼的,还有柯达的,还有很多品牌都有这样的装置了。那么实际这个镜头卡在手机上边,就等于用手机更换了镜头,如果有这么一个摄影的附件,您说您还带单反吗?当然也别扔,挺贵买来的,那么现在这种挂在手机外边的镜头附件也是越来越多了,这个镜头后边就有传感器,这个传感器的尺寸已经大大超过了过去我们说卡片相机那个很小像指甲盖那么大的传感器,传感器的面积越大,影像的细节就会越好,所以用这种方法就解决了手机传感器太小的问题。
那么手机传感器最大的目前是松下的这款手机,松下这款手机叫CM1,那么这个手机它的传感器的对角线是1英寸,那么它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上边还写着“莱卡”的标志,但是整个这手机包括镜头,包括这个莱卡镜头,我跟大家说一下,都是在福建厦门生产的。这是目前手机里边的是传感器最大的这么一个产品,所以很多人说,说这不是手机呀,这是能打电话的照相机,那它翻过来说呢,能打电话的照相机,那现在咱们所有的手机都是能拍照片的电话机,绕来绕去,还是这点事,那么这个手机现在也有一个麻烦,它在欧洲卖得很好,但是一直没有在中国卖,这个是目前传感器尺寸最大的这么一种手机,各种各样的手机层出不穷,而且它的品质也是越来越向上走。
那么我们回顾一下摄影的历史,刚才我说了,1839年摄影术发表,其实在他之前已经有无数的人在尝试着用一种机械用器械把眼前的景物把它固定下来,1839年。到了1885年有了胶卷,这是柯达公司的发明,最开始还不是透明的胶卷,是用纸质做胶卷,纸不透明呀,他把它浸了蜡以后,再半透明的那么一种胶卷,为什么有了胶卷?这就是因为大家拍照片更方便了,就不用一张一张换底片了,到了1975年,又是这个柯达公司它的工程师萨森先生发明了数码照像机,我跟萨森先生有过一面之交,他告诉我,当时他的数码照像机有多大呢?有投影仪差不多有这音响上面那箱子那么大,那么当时只有十几万像素,我说那你这个影像记录在什么地方,没有存储卡呀,他说他把这个影像记录在了我们卡式的录音磁带上,在电视上边,您看一个,模模糊糊的一个影子,这就是1975年柯达公司用CCT做出这么一种装置,后来它就叫数码照相机了。
到了2003年DSLR开始统计,数码单反照相机在2003年开始普及,标志是什么呢?标志是佳能出了一个EOS300D的这么一种小型的数码相机,当时它的售价低于人民币1万块钱,所以那是一个标志,2003年大家用上数码单反了。
现在咱们就开始把单反收起来了,到了2010年,手机摄影就开始普及了,那么手机摄影普及,我觉得它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改变了大家对摄影、对影像文化的这种变化,那么过去我们一说摄影,摄影、照相这实际是一回事,那么我小时候一说照相,进照相馆,人民照相馆、中国照相馆,为什么呀?拍个全家福,拍个月票的照片是吧,学生证的照片是为了那事。再往后呢,大家自己家里有相机了,出去旅游,那时候没有旅游这码事,逛逛公园,休息一下,拍张照片,纪念照片。那么现在呢,用手机拍照片,实际上是大家用手机这种方式快速地传播影像信息,人家小年轻,啪,拍一张冰淇淋的照片,你看我在哪呢,在南京路买一冰淇淋,这色儿好看,味儿还不错,干这个用,更多的是表述自己的信息和情感了,它改变了摄影文化的这个结构。
话说2007年的3月25号,上网查能查着我,我第一次参与了手机摄影大奖赛,索爱国际手机摄影大赛中国赛区我是评委,但是话说回来,我真没拿它当回事,那时候最高像素就150万像素,您说拿它干什么,最后获奖照片我建议,我说咱们大的做不了,咱们做一个小台历,让大家看一看吧,最后那台历出来了,就这么一细长条,比名片宽一点,150万像素只能印那么大点的照片,你说这有什么用呢?我觉得这手机呀没什么前途,那是2007年的事,那我还得说,哎呀,可能,假如手机能够像素上去,没这回事,300万都够呛。
但是到了2009年你看吧,我都用上500万像素的手机了,一个韩国产品。但是用了500万像素的手机,我干什么用?其实我到现在我还拿手机干这事,是什么?把自己的汽车停到地库里的时候,那地库跟迷宫一样,赶紧拿手机拍一张照片,要小心眼的,有人告诉我,说你把旁边那汽车也拍下来,我说干嘛呀,万一它要刮了你…我说没那么些事,至少把地下那个车位号拍下来,东西南北咱好找呀,是吧,找车。我就干那个使。这个时候呢我也开始练了,那时候很多人说你怎么能没用手机拍过照片呢,我说我拍过,地库,干过那事。
到了这时候2009年,我用500万像素的手机,我拍的第一张我觉得还能够让别人看的这么一张照片,在飞机上,哎哟,我从这张照片我就上了瘾了,为什么?它方便呀,这时候一看,哎呀,这小洋娃娃在这儿,我一看,怎么拍呀,拿单反,在行李厢上呢,镜头托运了,拿出手机来就这么一拍,500万像素,最后我回来打印了一个挺大的照片,也挺好呀,我就拍了这么一张照片,我一看品质也不错,我打一张A4的照片。
到了2012年,有这么一个事,2012年的夏天,突然央视记者扛摄影机找我来了,哎哟,我说您也不打招呼,干嘛呀,我说这衣裳的也不整洁,也没理理发,描描眉什么的都没干,采访来,我说什么事呀,哎哟,他说你没听说呀,昨天晚上发布消息说乐凯彩色胶卷停产了。我说那早晚的事呀,他说您感慨一番,我说我说什么吧,现在都已经是数码的天下了,那么胶卷呢它就应该消亡了,我记住,我说你给我点数据呀,人家给我带来数据。2012年夏天,他说在拍照片的人群里边,有52%的人用手机拍照片,有40%的人还用数码相机拍照片,另外还有8%在使用胶片。
现在呢?现在远远就不是这个比例了,据我了解目前在我国还用胶片拍照片的人不到1%,应该是0.03%左右,用胶片的,是吧。那么行了,数码相机,手机,实际上手机,手机和数码相机它到目前为止还是各有优势所在,比如说照相机,照相机它的品质可能会更好一些,再就是大家有使用相机拍照的习惯,另外它的附件系统会比较齐全。那么手机呢?手机同样也是拍照的工具,那么怎么拍,我觉得应该同样遵循摄影的诸多的规则,包括用光够足、拍摄瞬间的把握。手机的优势在于什么呢?在于它的方便、在于它的快捷,另外在于它有着更多的相关的影像软件的支持。
用手机拍什么?手机摄影拍什么?哎哟,我想了半天,我想到这么两句话,我说第一,像使用照相机那样用手机拍照片,不过是换了个工具嘛,原来用单反用卡片机,我说现在用手机了。第二呢,这有点绕,我说不要像使用照相机那样用手机拍照片。我说为什么?照相机那种仪式感没有了,手机的这种便捷、快捷的方便就来到了手里边,那么这时候呢,拍摄的形态都有可能有所变化,所以这时候如果我们不像使用照相机那样用手机拍照片,会拍出更多我们原来用照相机意想不到的那些影像。
这有点艳了,饱和度有点高,其实这个就是像照相机那样使用手机拍照片,这是我在汽车里边,在汽车里边,我要拍汽车里边的这些小挂件,贴得很近,一下,玻璃上边的水珠和里边的挂件都一清二楚,其实这手机传感器虽然小,但是它也有景深问题,外边就模糊一片了,你像这个也是,贴在玻璃上这么一拍,但是还是用照相机的办法去拍照片。
其实我在开始用手机拍照片,这是我四年前用手机上班路上拍摄的照片,其实这些拍摄办法,这没什么呀,这就是手机替代了照相机,如此而已,这是我下班路上,我在家门口拍摄的照片,我们那胡同叫宫门口西岔,在白塔寺旁边,原来有个朝天宫,明朝的,给烧了。那么这家修房子呢,用手机把它拍摄下来,规规整整的,你看,构图包括它的光线效果都一样,就是换了一个拍摄的工具而已。但是呢换了拍摄工具,我就想,如果你手持着照相机,就这东西你会拍吗?很可能不会拍,但是我随手拍下来之后,我觉得,哎呀,这光影效果还不错。
我不知道大家看出这是什么,这是在北京胡同里边一个墙角上,说这俩竹劈子干什么的?嗨,就是通下水道的,然后从树丛中一束光线打过来,就冲着这个光斑,我把它拍成一张照片,这就是手机替代照相机,像这个也是,这是民工住那个胡同里边,斑驳的墙上边拉了两道没用的电话线,干什么呀?晾衣服、晾被子是吧。
我在胡同里拍无数的照片,这是北京的白塔寺,那么北京目前最高的古塔,尼泊尔人修的,那么在这个地方举起手机来,这么一拍就拍下来了。后来我就我说再用单反,用全画幅我再拍一下吧,到那儿一看,不行,举起来那反光机一动,拍出来张张虚,怎么办呀,后来我回家搬一梯子,才达到这种效果。其实这种呢是有感而发,走到这儿拿手机这么一拍就来一张,不错,歪一点,再正着拍一张,就完了,它没有那么些很拘束很严肃那种感受,所以这张黑白照片在这儿,我自个儿觉得能够符合传统摄影的那种感受和方法。后来我就用手机呀我拍摄了一组胡同的照片,我是从小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有了这份情感,不断地在拍摄北京的胡同的照片。
夕阳西下,刚才是黑白,现在改彩色了,你像这个,这个就脱离开照相机的那种规则了。这是拍摄的光绪皇帝那个墓,墓碑座儿上面那个龙,拍完了以后,我就想,如果我真真实实地拍这么一个时刻,我说有什么意义呢?这种感受不太一样,现场用软件一做把旁边做虚了,这不就是一幅不太一样的照片嘛,斑驳的那个幕墙,也能拍摄一张自己感觉还不错的照片,我喜欢拍方块,我比较好掌握。
那像这个也是随手就拍的,随手就拍的,陪我母亲买花去,逛花市,到这儿拿手机就这么一拍,如果是照相机,第一,会引人注目,兴许人家不让拍,干嘛呀,碍事,拍这个照片有什么目的没有,用手机,你自个儿心情就放松了,别人也不会关注,拍摄这么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做得很大,被人要去了。而且您看用手机的软件这么稍微一美化,和原来的这个兰花的色彩就不太一样了,我是先把它转成黑白的,再倒成棕色,做这么一张照片。
再就是用手机拍一些社会纪实类的照片,也很有意思,它的影像质量我跟用单反拍的真的比的,做成A4纸这么大的,真的看不出太大的影像品质的差别,而且它比全画幅的单反相机还有一个优点,由于传感器小,它的景深前后都能清楚。
这是我在北京郊区拍摄的一个做面条的这么一个作坊,在他们家拍摄了一上午的时间,这是一组照片,工具。
那么其实呢用手机拍照片还有一个好处,我们现在手机里边都有防抖动功能,而且它的防抖动功能因为它的组件比较小,反光组件比较小,所以它的效果会更明显,这是我坐在高铁列车上向窗外拍摄的照片,居然是一清二楚,冬天,那么这在汽车上面,近处上已经模糊了,但是远处,远处是浓云,还比较清晰。
那么我就觉得现在再就是我觉得刚才我说了一句话,我说用手机拍照片也最好能够符合传统摄影的那种美学的规则。像这个,我是在北京郊区一煤矿拍的,就是看重了它这个几何形状,把它拼在一起,像拼图一样,其实为什么用手机拍也得遵循过去的那些影像规则呢?就是因为人们在观赏平面的艺术品的时候,它有一个长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比如如果把这拍歪了,可能就大家看着就别扭,把它拍得规规整整,然后有三角有方块,就是不同的几何形状的比较,包括色彩、色块的比较,它就出来了。
再就像手机的这种随意性,这个随意性,但是随意性并不能替代我们无视这影像观赏习惯的规则,如果这一家修房子呢,在胡同里,我就进去了,拿手机拍一张,第一张说实在的,拍坏了,所谓坏,坏在哪呢?这个窗棂的直线是歪的,怎么看自己看着别扭,有时候大家说,哎呀,你给我们讲讲摄影构图吧,后来我想了半天,我说什么叫摄影构图呀,我说摄影构图,最后我就简单地总结这么一句话,我说您拍一张照片放在眼前,自己看着不别扭,别人看着也挺舒服,这构图就算过了。如果自己看着哪都难受,比如给人拍一纪念照,把人放在画面正中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还歪了一点,这谁看了都别扭,这构图不符合规则。像这个,必须让窗棂是直的,而且我用了三分法构图,让这个窗棂在这边1/3的位置上,在这1/3的位置上,那你看着可能就规整一些,它用的更多的是这个对角线构图。
有时候别人问我,说你这照片有什么内容,这把我问住了,有什么内容呀?我就看着好看,我拍了,我拍一个美丽的图形,这也算是内容。另外,内容是在画面里边一定要有比较有冲突有反差,说您这反差在哪呢?您看吧,有斜线、有直线,这就是对比,是吧,如果没有斜和直的这个对比,这就没意思了,都是斜的,也不好看,是吧,你像这个,在一个方方正正的这么一个胡同的墙面上,突然来了这么一个电线杆子拽着这钢索吧,那么行了,那么突然出一条斜线,它就有对比了。
这是我用手机拍摄的一张黑白的照片。现在有时候我喜欢拍黑白照片,为什么拍黑白呢?我总觉得大家看彩色看腻了,如果把它抽象成黑白灰的时候,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一点陌生感,有时候人说什么样是好照片?我说好照片有无数的标准,您自己拍张照片放在眼前,自个儿看着高兴,那就是好照片,但是您要跟别人交流呢,要符合大家共同的那种观赏照片的规则。另外,照片一定要带给人陌生感,所谓陌生感就是别人没有经常看到或者没有注意过的那些东西,那么这张照片没有陌生感,哟,那就是顶多那天,我没带手机的情况不多,我没拍,我拍了以后会比你强,但是大家都看见了,那就不用我们拍了、
那么像这个也是,下班路上随手,其实我没看太阳,举起来的时候,这太阳挺好在这个位置上。
那么这个也是,用这个几何图形和不同的线条,包括这个光斑,手机拍太阳能比长镜头有更好的效果,我们用照相机拍太阳的时候,一定要长镜头来把太阳拍大了,手机呢由于它的光圈,结构的问题,一拍太阳的时候一定大,肯定大,那么大家不妨对着太阳试一把,别老对着它,老对着它也不行。
再就有一个规整的一个构图,那么这也非常重要。
其实无处都可以拍照片,那后来我就说有的朋友说拍什么、怎么拍?我说拍什么都行,您怎么拍都行,但是拍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让人感觉它像个照片,它是一个好看的照片。
您像这个吧,陪着家里人去颐和园,走到亭子这个地方,拿手机这么一拍,拍摄这么一个外景这么一个形状,回来当然有人也批评我,说您到处想着钱,这像人民币那符号……您看吧,下面这条横梁,这条横梁正好在下1/3的位置,所谓三分法构图,您试着在一个矩形的画面上,正方形也可以,您画一个"井"字,许多东西您把它放在这四条线上,和这四个交差点上就对了,三分法构图经常是在1/3的位置上,让它停留下目光,其实这个法则我们经常见,比如说今天晚上是音乐会,我是报幕员的话,我一定走到舞台的1/3的位置,跟大家说各位朋友晚上好,今天我们要演奏的曲目是……我站在这儿。你比如还有大合唱,大合唱那领唱一定是站1/3那地方,站中间那叫指挥,为什么站这个地方?大家从下面一看,包括那个台口那框子,一看这是一个完整的画面,站在这儿好看,三分法构图,也叫黄金分割构图,这是对称的构图,就构图法则。您看吧,像这种东西用手机是最方便拍照片的,当然现在翻转屏的相机也可以这么拍,但是用手机,我这是用那个刚才旋转镜头那个相机拍的,竖着这么一看一点就出来了,这也是北京颐和园的西堤一个亭子上边的藻井。那么用手机软件做照片也非常好玩,那么过去我们说做照片用的最多的,其实做照片软件非常之多,可能用最多的就是那个Photoshop,PS嘛,但是现在手机的软件,什么美图秀秀呀,非常之多,我后来查了一下,大概至少有50多种,其实有的朋友就问,说您习惯用哪种?我习惯用哪一种,没问题,但其实用好了都一样,为什么要用软件做照片?其实我就觉得,要制造出那种我们心目中的陌生感和美感,那么能够使人产生很多联想。
这是三年前我在太平山顶上,香港维多利亚湾拍摄的这张照片,那天有点雾,拍这么一张照片,不好看,其实谁都拍这么一张照片,谁到这个位置都这么拍,但是后来我就想,我说做一下,做成黑白的,我说要做成这种怀旧的色彩呢,是吧。
咱们再说做照片,这个我去印度了,印度新德里堵车,堵车比上海厉害多了,这时候我就回过头去,在这个车窗这,旅行车嘛,拍了这么一张照片。如果您要强化一下这种感受,您要把它做成这样,是不是更好,是吧?这种感受就不一样了。
因为这个柬埔寨的皇宫,这个皇墙是这个颜色,我拍了一个旁边那个角楼,我把它做成这样奶牛的颜色,那种感受就不一样了,它就不实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我把它拍下来的,但是您为什么把它做成这么一种并不真实的色调和感受呢?首先是我自己的感受,另外我给别人的感受也是要像梦幻一样。
那么其实摄影大家说拍什么,我后来说,我说摄影有可能拍摄两个方向的东西,一个是拍幻想、拍梦想、拍未来,另一个是拍回忆,但是我们拍的借用的都是现实,都是现实。很多你像这个,我就是拍的我的回忆,我们家是就地上熟(音)了,北京的胡同还是这番景象,路过这个大院用手机拍摄这么一张照片,然后把它做旧,用软件做旧,实际上我童年的时候,我们家那胡同里边就是这么一种感受,在追忆,在回忆,但是借用的是现实。拍一什么、怎么拍,我觉得拍什么都行,我不知道大家看出这是什么来没有,这是北京那胡同里边,占地方那地锁,那地锁让人弄坏了,不行,我还弄一破自行车,拴一铁链子,就干这个的,从上边拿手机这么一拍的时候,你看整个感受完全不一样了,下边地锁像一个人脸,有人说,那么上面还有一个破自行车,把四角做暗,再让它有一个漏光的效果,胶片漏光,这种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么待会儿咱们再看几张对比的照片。这个也是,也是制造出来的这种影像,制造出这种影像,把边上做虚做旧,这就是北京胡同里边拍摄的照片,这都是在胡同里拍摄的照片,用软件做出来的,谁看了都不是这种真实的样子,但是谁看到这种东西都会产生联想,似乎在梦幻之中,似乎在回忆当中。
你像这个也是,人家里修房子,进去以后把照片做成一个棕色的色调,一个老照片的这种感受。那么做照片有时候会出现奇异的效果,再就是您看看我这拍摄这么一张照片,在胡同里边,哇,这不错,用手机拍这么一张照片,但实际上原来那张照片它并不好看,真给你彩色了,你怎么看怎么别扭,黄色的墙、黑色的影子,蓝色的天加上绿色的小树芽,这几个颜色搭起来它不配,怎么办?把它做成黑白的,这是用软件做出来的照片,前后我大概花了两分钟,拍完那彩色的就在那墙根底下一下做出来了。那么有了方便的软件,就能够有更多的想象力。
我不知道大家觉得这张照片,大家说又跑你们家胡同口,你去过别处吗,又拍这么一张照片,一束光过来,两汽车,四角都暗的,哪来的光?这是造出来的照片,就用软件,两分钟之内就做完了,但原来的素材是这样,是吧,您还要吗?是吧?哎哟这什么,这不象话,这陈仲元还在摄影杂志干了二三十年,就拍这么一张,有用吗?有用,素材,把它变成这样。再就是说,哎呀,您这不是造假嘛,是吧,其实我觉得不是,影像艺术任你去想像,任你去想像,我们都没有离开现实,都没有离开现实,这就是我说用手机能拍大太阳的那种办法,都没有离开现实,但是我们把我们的梦想拍摄出来了。
这就是原来的那个素材片,我把它做成蓝色的,是吧,这都是用软件做的,您看这个是偏蓝色这么一个冷色色调,这实际上在郊区一个煤矿,煤矿仓库,把窗户钉上了,肯定是朝北的窗户,风大呀,但是原来这个片子是这样,当然这个色调也还可以,但是你可以强化一下,是吧,这都是拍的煤矿,如果敞敞亮亮拍这么一张照片,您会觉得太平常了,您把四角压暗了以后,中间是亮的,一束光打过来,您再看,它就不一样了,是吧,这都是我在煤矿上拍摄的照片。
这是在下班路上,我在下班路上老得过这儿,一看,哟来朵云彩,赶紧拿手机,其实那天我是想用相机来着,结果拍了一张,还不错,这影儿怎么没了?一看没装存储卡,拿手机拍了一张,拿手机拍了一张,做成这样,这个漏光效果,后来又做一张黑白的,还不错,但是原来的素材变成这样的时候,你看着它就别扭,其实就是从构图上面裁了一下。
这张照片只能有一个主体就是这棵树,您旁边再来一棵,那肯定不对了,是吧?一下把注意力跑旁边去了,把它做成方的就好看多了。
再就是营造的那种气氛,用手机软件,这是我在胡同,下班,没事儿,北京人有句话说,你就是胡同串子。做出这么一张照片,这是我回家做的,但是原来的素材片这样的时候,您觉得有劲吗?是吧?您看把它裁成方的,压暗了,压暗四角,用冷色调就完了呗,如果这样的话,谁看着都别扭。
您看这个,如果我把它拍得十分艳丽,您可能不会去看,为什么呀?因为我跟大家说说我拍花的体会,一定我就想着不能把花的真实颜色表现出来,为什么?因为大家看真花的机会太多了,谁都知道这花什么颜色,你把它改变一下,改成奶油颜色,改成黑白的,这不都是一路子嘛,这个也是,我把它做成一漏光效果,用软件,三两下就解决了,几分钟之内,但是原来的素材是这样的是吧。
再就是,你看我就顺着这路子,我就拍这胡同里的电线,拍出这么些东西,这也是胡同里边,这也是,把它做成一种朦胧的效果,一个小伙子,这个也是,强化了这个整个的色彩,这个胡同里边这么一个角落,我一直在拍细节,走到马路边上了,哟,这呲水呢,这冬青挺好看,咱们拍一张吧,拍一张试一试,试试一做,做成这样了,是吧,旁边那水珠落在这个房檐上,咱们再拍一张,这不也行嘛。
你看如果这张照片我们从构图上从色彩上怎么看都别扭的时候,您就用软件试一下,试成这样,可能就不一样了是吧,这都是手机最方便的地方。
在咖啡店里等人呢,外边一小区这过一人,还戴一礼帽,哟,小汽车挺好看的,它不好看,我把它做成这样,一下我们就把目光集中在这盏灯上面了。
其实再就是取作试景,咱们都可以试,咱们都可以练,这是在中关村一个天台上边,小伙子滑板就过来了,这个时候,大家说手机有时滞呀,一拍就过去了,说实在的,前边好几张都没人,小伙子多快呀,但是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办法总比困难多”,行了,那就下次再拍的时候,等小伙子刚一进画面的时候,我们就按快门,连续几张,他都在这位置,巧了,这个摸着规律以后,知道他的速度,什么样的东西咱们都能拍,这不算事,这真不是事。
咱们再看这个,这个也是,其实这个红光没这么强烈,但那是我的影子,在胡同里边,走着走着,一道光过来了,夕阳西下,照在院落里面,然后我用软件一强化,背阴的地方一定偏蓝,那么夏天傍晚的暖光过来一定偏红,红和蓝,一冷一暖,一对比,这照片就又有了内容,这照片你说哎呀,拍他干嘛呀,一收废品的,就这么一地方,是吧,你用软件如果试着做一下呢,就又不一样了,是吧。
还有这张照片,这都是在胡同里拍的,我真没走远,没走别处去,就这个是在颐和园拍的,颐和园二月兰,在一个工地后边,我把这个钢管,这是围栏子那个支架的钢管,把它放在上1/3的位置上,您看是不是就合适了?就拍这么一张照片,这个也是,把它放在下1/3再拍一下,把四角一压暗,中间花就亮了,各种办法都能试。像这个也是,在路边上拍一朵花,怎么改这颜色它不对,怎么办呢,把旁边做成虚化的效果,做成虚化的效果就行了,像这个也是,还是那个围栏,强化一下,黑色电线就变成蓝的了。
其实有些人说,说摄影,摄影想当初就是为了记录下眼前的真实,摄影摄影,摄下一个真实的影像,最后摄了这些个这100多年了,那么突然无数的影像艺术家就说了,说摄影永远是相对的真实,但是后来我一想,这也对呀,有人跟我说了,说您拿着照相机面对着我,一男两女站一块,同学聚会,没问题吧?是吧,如果您的取景器往这边一偏还剩俩人的时候,您想想这事就麻烦了,兴许绯闻就来了,是吧,说真实在哪?真实在你心中。如果我们记录下来这个影像,不是为了相对真实地反映现象的情况,比如新闻照片就是,那么我们可以让它美化得更好,相对真实。
您看,哟,一个姑娘坐在湛蓝的大海边上,眺望远方,是吧,想什么呢?引来无数的遐想,原来的片子是这样的,雾霾天的颐和园,我就把上边一裁,把蓝色一强化,改大海了,您说这真实吗?摄影室上边在照片底下那说明反着写的有的是,哎呀孤独的一个小姑娘,她男朋友坐那边呢,所以有些人就说,说摄影这相对真实还可以用另一个角度解释,说观众永远无法知道画框外边的情况。我就在这边拍照片呢,然后我在他背后修照片,我还很礼貌地过去,我说您看看我拍张照片,我说不侵犯肖像权吧?他一看后脑勺算了,她男朋友就坐旁边,你说这个相对真实,是吧。摄影这事说实在的,如果我们为了描述我们的情感,这事您可千万别当真。其实那天就这样,颐和园,我说雾霾天的颐和园嘛,把这颐和园做成这样,做成这样好看吗?它总比原来这样好吧?是吧?所以手机真的给我们在影像的制作和创作上,提供了很方便的条件。
哟,二月兰,就这个季节呀,颐和园,远处两个老人在那漫步,摄影拍什么?就拍这个?谁都看见了,那我拍干嘛呀,是吧,颐和园没让我拍,我自个儿拍完都挺难受,所有人都看见的景象不用我拍,没关系,拍完它要做成这样,是吧?把旁边一虚化,梦幻一般的感觉,它不就出来了嘛。
再就是有些朋友说,哎呀,现在手机还不行,晚上拍如何如何,我在路灯底下拍的,我在路灯底下,这是光缆,胡同里边南锣鼓巷,那么拍这光缆,其实这时候有一个小的轻型的三脚架支架一样能拍得一清二楚,现在很多手机的感光度也能调了,调高一点,也没问题。
你像这个也是,在胡同里边路灯底下一小伙子一过,有虚有实,这不就有了对比了嘛?那么这个也是在路灯下拍摄的照片,都是晚上拍的,这是傍晚拍摄的这么一幅照片,一束光挡在这个苹果下面一点,是吧,都能够固定住,所以现在手机真的非常方便。
拍什么,怎么拍,我就觉得摄影是看的艺术,关键是您往哪看,往哪看比拍什么更重要,当然别乱看。你像这是哈根达斯店,玻璃来回的反光,把里边人外边人给搁一块了,这不也是一种拍法嘛。这是王府井的橱窗,这也是王府井的橱窗,那么回家的路上一路我就可以拍这么些照片,这都是在王府井拍的,利用玻璃的反光,来回一反,把我这裤子也拍上去了,是吧,这又是一种幻觉的影像。所以用手机真的可以很敞开地随便去试、随便去想、随便去看。
这是胡同里边的一张照片,这是把它做成粗颗粒黑白效果,那么现在手机的软件说我做成胶片效果好不好,你看,粗颗粒出来了,像胶片一样的假装的,你像这个,下班走穿一条胡同才能到我们家,这胡同正好500米,叫寿比胡同据说古代的时候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做皮子这么一个作坊,穿这500米我就能拍这么些照片,光线过来了,下午的光线,哎呀,拍一张怀旧的照片,做成棕色色调,人家砌墙呢修房呢,还能拍一张照片。再往前走,哇,这棕色的外边墙上的光影,这么一条线下来,有直有斜,它不就有对比了嘛,上面像两个眼睛一样,你看这个咱们再改一下颜色,又是另一种感受,咱们再往后拍,这都是一条胡同,咱们看500米能拍多少照片!墙上小广告,这做旧的照片,再做一张彩色的,还是做旧的。那么行了,最后把手机放在地上,那么斜着一看,很多人说手机摄影最忌讳的就是对着太阳拍,您就试试,它不也行嘛,是吧,放到地上,顶在地上,别动,这么一拍,这不又是一张照片嘛,阳光撒过来,多好看呀,是吧,等到走到胡同口了,俩小孩在那跳绳呢,还能拍一张照片,我是在不断地试,不断地拍,不断地练习,这都是在上下班路上拍摄的照片。
这是一个餐馆门口。这是一个商店,商店里边的装饰,一个小草帽,那么如何把小草帽给它拍好,第一,有一个对角线的构图,让它在那1/3,那么另外我用虚化的办法,把四周把这两个角虚化了,这条是实的,那么这小草帽就给它表现出来了。其实这是一个柱子上边的一束光,都是一种感受,这有点像我,其实这是橱窗里边的模特,用软件,这不同的两个软件可以做不同的效果。
那么大家都在试,试成什么样,说什么样的软件适合你,其实什么样软件都适合我们,关键是看看做成什么样的照片能适合我们的心情。
这是一张照片,走在胡同里,我这还是没离开胡同,突然一道光照了这么一个影子,我回头一看,哎哟,对面那个二层楼上那大妈开窗户浇花呢,她们家那玻璃反光,就把这奔驰汽车这个影子给它搁墙上了,我赶紧就拍这么一张,再想拍第二张,没了,人家浇完花,把窗户关上了,但是这么一张照片您觉得好看吗?还是得通过软件修,先裁一刀,试一试,然后把它做成这样,龟裂的墙上边有一个现代汽车的影子,新旧的对比呀,胡同里有汽车了,这不是新时代的事嘛,是吧。有人说什么叫当代摄影,这是我曾经在上海胡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说好好拍,今天拍的照片如果大家觉得喜欢,有人认可,那就是当代摄影,我说要搁150年前,他说什么呀,我说那是清代摄影。那么软件能够为我们提供多少服务,实际是给我们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这又是胡同里边一个破自行车一树影,那么我把它可以裁一下,做成这个样子,这是一个样子,那么还可以做成不同的单色调的影像,那么最后到底您希望留哪一张,这是您自己的事。像这个也是,用网格,用规则的网格和这个放得不规则的这个斗车放在一块,这又是有一个对比,但实际上颜色不是一样的,这都是在街头抓拍的照片,抓拍呢,像这时候拍完了以后,跟人小朋友说一下,我给你拍张照片,合适不合适,一定要尊重被摄的人。有人说了,哟,说是这街上还真不能拍了,以后我们这街拍怎么办呀,我说大家想一想,如果哪天有人拿着大镜头拿着手机对你脸拍一张的时候,您作何感受?咱们将心比心,所以像这个时候先跟人说一下,取得人同意的时候咱们再拍,是吧。当然这是肖像权、名誉权,多种人身权利,咱们得尊重被摄者,好吧。
想办法拍照片,那么这是地铁站上来,那天是排队日,咱们有排队日,大家得守规矩都排队,从这个公交车站的站牌的中间,我看到这个景象,看的艺术关键看您往哪看,看了这么一条之后,但是手机拍完了以后,上下都清楚,怎么办?把上下做模糊了,中间是清楚的,它就有了主次,就像开足了镜头的光圈一样。那么像这个也是看,这怎么看呢,走到商店门口了,把这个门这个立柱放在中间,这边是假人,这边是真人。那么咱们再看,过马路的时候还能拍一张照片,我估计这也是没有肖像权问题,你说这个,就是我一路回家,这15分钟拍照片。
有些朋友说,哎呀,好不容易出去旅游去了,创作去了。我说这个观念从我这里得改,我说一定得带单反一定得带长镜头吗?并不一定,那你像这个到了著名的齐齐哈尔北边的扎龙湿地保护区,说哎哟老陈你怎么连个相机都没带,我这相机借您吧,我说您摄影家您拿着相机,我爱好者我就拿手机,他说手机能拍成什么样,我说咱俩比,他拿这长镜头,他拍不了这样,我拍完了以后,前后都清楚,怎么办?把上面做虚了就行了。这就是一条小河,而且蓝天它没这么蓝,你像这个也是一条河沟过来,这时候您就别惦记老拍那个仙鹤那特写了,您把仙鹤放在中间,我这回用了三分法了,真是有点像三色儿冰棍似的,把它放三个地方,鹤正好放中间,然后再用软件把四周稍许压暗,鹤就亮了,大家都惦记着800镜头拍特写,我就用手机就来这么一张,是吧,鹤接近这么近是很容易的事,再就是尽量别去袭扰这些美丽的仙鹤。
一幅照片可以做成很多种效果,很多种效果,这是另一个效果,但这又是一种效果,那么用软件不断地去做,大家都去看那个笼舍去了,那里边全是鹤,我远处一拍做出这么一种景象,这不也是另一番感受嘛,是吧,这是接近了鹤拍摄一张黑白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那天是阴天,大阴天,那么我就用手机拍摄出这么些,这个所谓淡彩的照片,这是低饱和度的照片,这都是低饱和度的照片,这没饱和度了,像这三棵树,你就可以把它做成无数种景象,这是我拍的扎龙湿地保护区。
再就是刚才我说了,有对比,照片就有内容,这哪对比了?我说你看呀,大人和小人对比,光膀子和穿衣服的对比,正面的和背面的对比,这不都是对比嘛,这么一弄,它就有意思了,如果它跟那广告说一样都朝着您,那没有这个正反面对比了,您说干嘛呀,给它拍一合影,不合适,是吧。这是我在北京街头三里屯那个社区拍摄的照片。其实我觉得真的是看的艺术,往哪看,无数的地方都可以看,都可以成就一个我们看到的画面。
那么我们用手机看到照片,大家说和人眼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就在这个角度,就在这个画框,我们看到的是画框之内的影像,这个人眼可能一扫这180度、360度全都过来了,那么有了这个约束有了这个拘束之后,我们会集中地好好地看一番影像。那么通过照片的看,能够给我们带来很新奇的感受。
这都是北京城里路边上拍的。你像这个,这都是三里屯社区,这个也是,一棵树,如果你用相机或者用手机把它拍摄下来,把四角做暗了以后,你看看这个红色的玻璃幕墙和这个黑色的树之间就产生一个强烈的线条和色彩的对比,咱们再看,这就是那广告这地方,用来回的玻璃反光,我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这么一个金字塔的三角结构,里边还有一家子在这儿往里走的这么一个景象,那么像这种看,可能大家都走过这儿,可能都没有注意到,如果我们用手机把它拍摄下来,把它制作成这样,就是另一种看,所谓艺术的看。
这是电梯。你像这个也是,那么像这是在北京也是圆明园拍的,把手伸到这个,这是芦苇呀,往上一拍就是这么一番景象,但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替代物,没有这个眼睛的延伸,我要一头扎进去,那一定有人报警。这也是,做暗了四角,这么一束花过来,那天下午也是为了做一个手机的演示,中国移动组织一帮人,说你边走边拍,然后大家跟着你后边,您边拍,他们边看,我说这也成一奇景了,有什么病呀,说跟他干嘛,你说。我就拍摄了这么一下午,我说这也可以拍,然后我现场就把这四角给做暗了,用斑驳的墙,像这些东西大家用眼睛真的可以不去看,也许真的不注意,但是你用一个取景框把它框下来,把它做成这样的话,大家就可以认真地去看一束花,那么淡过来,在蓝色墙,把它做成黑白的。那天最有意思的事,我给大家找一找,这也是扎芦苇丛里边的事,这斜着拍的,这满地的鲜花,其实我希望用软件做出这种陌生感,才能引得大家的注意。
这是圆明园,那天最有意思的事是这个,说您老都往哪看,有一人,旁边一小姑娘穿运动鞋那个,说叔叔,我说别叫叔叔,叫大爷,岁数挺大的,就这个月季花您给拍一张,你能拍成什么样?我说,就拍这么一张,我说还干嘛,她说这就完了?我说没完,我说咱们再做呀,我说大家现在开始戴手表的带手机的咱们开始倒读秒呀,结果是2分43秒之后,我就把它做成这样,是吧,其实挺容易的事,你先把它剪裁一下,把四周做暗,把中间一提亮,那红乎乎的一片,它不就不一样了,那天现场表演,这是我最高提议的表演就这事,这就是做照片。那么真实的颜色看到了。
这是哪儿呀?中国工业博物馆,在沈阳,那我们是准备在这儿做一个大型的摄影展览,去看场地了,哎哟我说不错呀,拍这么一张,拍完以后,他说你拍这个干嘛,谁看呀这样,色儿都一样,用你拍嘛,我说没关系,我做,做成这样,那种冷静的色调,把旧工业那种感受一下就体现出来了,是吧。你像这个也是,你凑不近呀,我是在一个平台上凑不近呀,那怎么办,裁呀,裁一下,把它色调改变一下,把四角压暗了,它不就凸显出来了嘛。在正面一拍,你看正面一拍有这么一个景象,哎呀这太宽了,是吧,原来是这样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怎么办呢?我把它裁一下吧,做方了,做成近乎于正方形的,它不就集中了嘛。其实我就觉得照相机的这个镜头的角度和手机镜头的角度,真的让我们看到一个奇异的世界,谁也不可能说天天用两手这么看,是吧,但是有了手机之后,你就真的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看把它做成这样,感受就不一样了。
从那出来以后呢,去了我的祖籍地辽宁抚顺,其实我父亲都是北京生人,我们家那个户口本上说辽宁抚顺,其实没人。到那儿,车下高速公路,我贴着车窗拍了这么一张照片,你说拍这么一张照片有劲吗,我就在车上面立刻用软件一修,我把它做成这样了,就前面那张照片,车再往前开,哟,我一看,谁都看见了,就我拍了,还是贴车窗拍的,我这有证据呀,您看前面是树,路边这树是虚的,我把手机贴玻璃上了,这么一拍,但是呢您要做成这样呢,这都是在汽车上做的,等到地方我就给大家看,是吧,小伎俩。
这是大伙房水库,那么下了车了然后做成这样,就不一样了。用手机软件,真的,这谁呀,谁家那孩子咋这么不象话,挺贵的东西就往那胡同口一拴,挺脏的,多没劲呀,这家长干嘛呢,没关系,我用软件给它擦一下,是吧,这个其实我就觉得手机的软件为我们创作影像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这是北京街头,地铁口边上拍这么一张照片,把它做成这样了,这个也是,真人不敢拍,咱拍假的,是吧,就橱窗里边这么一人,假人,假人一看,这怎么修呀,这不就是广告嘛,咱们把它修成这样呀,就看不出来了,是吧。
这个是大夏天的,上北京郊区开车买西瓜去了,说那西瓜便宜,买回来一算账,加上高速费,加上汽油钱,贵了去了,但是人休息,拍这么一张照片,把它做成这样,是吧。
咱们再看下一张,这都是买西瓜的路上拍的,那西瓜太贵了,哪天我这照片再卖一西瓜价就合适了,这都是在北京郊区拍的,稻香湖,都是用软件做出来的,你要看真实的景象绝不是这样,就这一个景象下午拍摄之后,你就能制造出无数不同的景象来。这是所谓银版照片的那种感受,最早的在白银上边能看一影像的照片,就这种感受,边上,多像,现在的微电子技术真的给大家制造出无数的可能。
你看这个,在机场等飞机呢,飞机没来,哎哟,要晚了,怎么办呢,一拍,这角度不对,那怎么办,剪裁呀,一剪裁就得了,把旁边给剪掉,就挺好的。所以再就是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把大家熟知的地方拍摄得不太一样,比如说这个,这哪呀?看旁边那个,就知道颐和园,颐和园日落,哎哟,那天我一去了一看,那天太阳不错呀,我女儿刚高考完了,说你领我出去溜达溜达去吧,心情不好,可能有一道题没做对。我说没事儿,颐和园,到那湖边一看,一望无际,大概有300、500台单反相机,三脚架都在那支着呢。我说干嘛呢,我们等太阳呢,说哎哟,陈老师您也来了,您带什么来了,我说我带我女儿来了。这个说相机呢,我说手机,手机您能跟我们这么拍嘛?我说咱们比吧,然后我拍这么一张,我又拍这么一张,当场我就做,做成这张漏光效果的照片,我也拍这么一张照片,挺好的,但真的有的时候我就觉得,不为摄影拍照片,这可能是一种想法和一种境界。
我说您有时候拿照相机忒当回事了,不行,哎哟,D800刚买的,810又出来了,你说要玩单反,还缺三镜头,若干年前就有人给我打电话说,哎哟,我买一佳能1D,我说那贵了去了,6万呢,那一机身,我说那您赶紧拍吧,说我还没买镜头呢,我说您准备拍什么,准备拍什么还没想好呢,我说您打算花多少钱,花多少钱您甭管,就不差钱,说我就想一下把佳能那些镜头都买全了,我说61种,我说您往哪搁,说我们家刚买的房,楼上……不睡觉了,堆镜头了,是吧,其实手机现在最轻便的,让您减轻了无数的负担,精神的负担,就这一个镜头就它了,怎么办,拍吧,没变焦镜头怎么办?咱们就找适合这种镜头的景象去拍,再就是我哪天,我还有100多天我就退休了,我等着弄一老年证的时候,不要票的时候,我天天上颐和园,我把颐和园拍得不一样,反正大家都拍颐和园那些地方,我不拍,为什么呀?那明信片、画册有的是呀,这是我拍的颐和园,您再看看,哟,这是我拍的颐和园,这不就对啦,是吧。您说拍佛香阁、拍知春亭,那不用我拍呀,是人都比我拍得好,我就拍点这个吧。
这是在胡同里拍的,拍点小的,拍点大家不注意的东西,是吧,这是胡同里边晾衣裳的绳,咱们再看看后边,这是圈围着,这是民工,民工这个晚上睡觉,白天还得用那个屋子,然后他们把他的行军床就给搬出来的,这不也是一画面嘛。这小孩车……你看吧,有无数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拍。
其实就包括我们上海的弄堂里边的许多的东西,说您拍这个什么意思呀,它没人,我说我不拍人,我说天天看人还没看够?我说咱们看看人用过的东西,是吧,这个北京的胡同也好、上海的弄堂也好,那都是人生活的地方,是人生活的舞台,我把这舞台的道具、布景给它拍下来,您不就看见人了嘛,是吧,我是这么想的,这是在北京上下班路上拍的,这是拍模特一手,咱们上半身一拍下来,麻烦大了,咱们就拍这是假的,假人,上边不拍,上边有商标,这是橱窗里边。再就是软件修的,也有很多讲究。你比如像这个,在加拿大拍一个博物馆,拍它的展柜,说这200年了,这是我们的古董,200年搁它这算古董了,行,拍下来了,拿手机搁地,这腰不行呀,拍歪了你看,没关系,拿软件一下就正过来了,我还把它做旧了,这不就200年那事就出来了嘛,是吧。这拍什么、怎么拍,咱们拍什么呀?我说拍心情、拍心境、拍情感、拍理想、拍回忆。拍心境,什么是心境呀?我说了我也说不清楚,嗨,说不清楚你上来说什么来?其实我就觉得到现在,刚才我说了手机的介入,改变了影像的文化,一个是传播的速度快了,另外大家对于影像的态度变了,我不是要拍一个真情实景,告诉你这是怎么回事,我是说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如此的美妙。心情可以拍什么,拍完了以后,它要不是那个样子,怎么办?咱们把它做出来,是吧,夏末秋初它不是这般颜色,但是暖暖的光线过来,让我隐约感觉到那种温暖的阳光和秋色,把它做成这样。
咱们再往下看,呀,路边的草、围栏都露了天了,是您的心情吗?其实这时候我已经想好应该怎么做了,做成这样,做成这种朦胧的效果,这种心境,你永远不知道画框外面什么样,没有天,是蓝天嘛,不知道,不看刚才那个,那么其实像这个,大家都觉得镜头好就一定要拍清楚了,大家注意,注意,我跟大家说哪卖,《中国摄影》杂志下一期的一个四十几页的大专题,就是如何把影像拍虚,说您干嘛呢,这是,是吧,其实是许多事情都有一个逆反,大家拍清楚的东西太容易了,现在的电子技术现在的光学技术拍清楚,那还不容易嘛。说原来我老说,说陈老师我这镜头老是拍不清楚,我说有这么几种可能,第一,这镜头您没用好,比如说手哆嗦了,拍虚了,调焦不实拍虚了。说还有可能呢,我说还有可能就是镜头真坏了,得修了,你像这个,用手机一拍一清二楚,但是我把它做虚了,情况就不一样了,表述的是我那种心境。在这个小木屋里住了三天,要走了,拉着拉杆箱出来,回头一看,哎呀,拍张照片吧,留作纪念,后来我就觉得这个照片太实了,怎么办呢,要把它做成这种景象,这就符合我那种心情和心境了。
还有这个,地面上看着一个哎哟破坏的树叶,这是去年大年初四,闲着没事儿,家里的剩饭也吃完了,出去溜达溜达吧,走到郊区了,往地下一看,拿手机拍下来了,其实像这片树叶,其实能够让我自己引起无数的联想,一个植物一个树叶到这份儿上了,如果风一吹,谁脚一踩,它的生命就进入另一个轮回了,它就变成泥土了,行了,把它做成这么一张照片,这就是我的心情,就是我的心境。
再就是去年冬天北京,一冬天的没一片雪,大年初四那天,我这不刚才拍树叶去了嘛,我去飞机场送人,回来就没走高速,我说走辅路吧,下来,那北风刮得真厉害,6级风,拿手机拍这么一张照片,然后坐在旁边一个石头上,我就立刻用软件做成红外效果了,然后发微信,底下还写着三字"下雪了",你看吧这一张。哟,没过5分钟,哇,刷屏呀,来了,我就赶紧就给删了,谣言,谣言。
其实这都是心情,到了华山,把手机打开那个窗户缝,在那拍这么一张照片,其实已经是夏末秋初了,但是拍下来的效果并没有反映到我的那种心态和心理状态,怎么办呢,把它做一下,就行了,你想再拍那景不容易了,还得花好几十块钱再坐一下缆车,像这个,包括这个,一个小旅馆,这个凌霄花拍摄这么一张照片,用手机,也是临别的时候,我这进门时候一般不拍,进门先看看什么牙膏、牙刷有没有,临走的时候拍这么一张照片,但是呢如果把它做成这样,是吧,就觉得我这更好看了,包括这张照片,在京东街头拍的,但是它原来是彩色的,原来是这样,其实这样也不错,我把它做成单色的,单色的就更像旧的日本画的那种感受,是吧。
所以有时候呢拍照片,其实是玩砸了,拍虚了,正好要拍照片的时候,车一加速,虚了,但虚了不要紧,像这种虚化照片,我把它留下来,这也是当时那种心境,夕阳西下在那赶路,多漂亮的美景,不一定非要把照片张张都拍实了,拍出自己的感受来,这跟虚实没关系。行了,咱们再看这个,这在车里边,用两边玻璃的反光,有实有虚,拍下了这么一张照片。
行了,刚才我已经说过了,摄影,摄影是看的艺术,我说摄影家,其实现在我们人人都是摄影家,要按照自己的观念并通过照相机还有手机,取景进行艺术地拍摄被摄景,然后再放到观众的面前,请观众欣赏艺术的欣赏摄影作品,讲什么呀,这绕口令,反正我就觉得用手机我们不断地去看,去看我们似乎熟悉的世界,但是您拍下的照片或者做出来的照片,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理想状态的陌生的景象,用手机很方便。
你像拍这张照片,拍这张照片要不用手机,全砸了,过马路,下着雨,大家正想着打雨伞呢,这时候迎面过来上班的印记(?音),这时候我拿手机就拍了三张,张张还能清楚,我们那一队人马那都是摄影家呀,哟,72万,赶紧换16、35……换完了以后拍后脊梁,方便、快捷是吧。
再就是拍什么,怎么看,你比方这个门,这日本一个庙门,如果用取景器方方正正的这么一看,这个是我们肉眼这180度看不到的景象,你把它浓缩了,把它抽象了,这样就好看了,像这个斜着一拍,也是一个庙门,这个也是,一个打红伞的一个日本妇女,正好走过去,日本人穿着木屐走的慢,连拍三张就这么一种景象,下着雨,那么这个石板路已经放了光的,规规矩矩的拍这么一张照片,这完全就是看的艺术。
包括这种,这是600年前日本土建筑上面的一个门钉,已经破败了,如果我们不去用手机去这么近距离的去拍,那肉眼看到的就是一个破破烂烂的这么一个物件而已。那么这个也是,我觉得拍照片我自己有这么一个习惯,拍细节,拍大家不注意的东西,你看这个,突然走到胡同一个大门里面,我看上面有字呀,一看“节约用电、随手关灯”,而且那节约的“节”是繁体字,那是我小时候,谁写的那油漆字,到现在还留在斑驳的墙,下面底下就一二八自行车,很可能是永久的,我就拍下来,把这柱子正好放在中间,您看,这是不是拍回忆呀,是拍我童年的那种记忆。
这就是还是在胡同里,上班路上。这是一个影壁,这个墙已经风化了,砖风化了,有一个光缆从中间过去,把它放在上1/3的位置上,这也是一张照片,就把四角做暗,中间那个白色的窗棂就显着更加的突出,那透过这个窗帘,我们往外看,一种朦胧的感觉,还是看,还是看,你像这个,如果不用手机这么去看,那您可能只是关注到这个古希腊这个雕像,那么用手机这么一看,哎哟,旁边还有呢,它的影子,是吧,艺术地去看。
像这个也是,走着走着,这个拍照片的人呀,这个颈椎病不太多,到处看,这还不错,再来一张,这往上看,往上看,这就是街头马路边上,就这种景象到处都有。
再就是往哪看,尤其是我们拍旅游照片,这是去年我在伦敦一个美术馆,大家一队人马上完这个展厅,就顺着那个门就过去了,说赶紧走呀,跟上,我说没事儿没事儿,我能找着地方,我这时候我就突然拍这么一张景象,拍这么一张景象,你说好看吗,我是为什么,留下来,我是为了这事,我拍这么一张景象,然后我又下了地下室,再往上拍,还是一张照片,大家可能都在船上都拍这张照片了,是吧,伦敦塔桥,哎呀,赶紧挤着,船都快歪了,我在这边压着,其实有这么一张就够了,我拍的是下船的时候这个景象,是吧。还有这个,这是哪呀?这是哪?剑桥康桥,就上海人说一朵云彩没带走那个,就这个,《再别康桥》,我走了……拍这么一张,其实谁都在这拍,拍这么一张留作纪念,没问题,但是如何用相机拍出我对剑桥的感受和印象,我拍这么一张照片,13世纪的这个校舍和现代的自行车,这个地方谁都骑自行车,连教授带学生都骑自行车,在这个镇子里面,这就是我对康桥现代剑桥的这个概念。
走到这儿了,穿那个小区过去,我说这随便穿,没事儿,说这是伦敦最贵的街区、最贵的房子,我说这也不买呀,咱们就过一下得了,花园挺好的,挺老贵的,其实最后我走到头上我拍摄这么一张照片,它是古建筑和后来的建筑有一个衔接,然后我把这个避雷针给它放这边1/3,中间靠那边1/3的地方,这就是我对这个小区的概念,伦敦就是这样,新旧建筑插在一块,有一个过渡、有一个时空的穿梭,往哪看?其实拍什么都行,得看往哪看。
那么这个,用手机也用相机,我也拍了,说这是什么呀?我问问大家,这我拍的是什么?大家家里都有,都用过,我突然翻出来了,在餐桌上就拍这么一照片,《现代汉语词典》,拍摄这么一张照片,大家再看,像这种看的艺术,您往哪看?您通过手机通过相机镜头,你才能看到这种景象,借助器械,这是《现代汉语词典》,拍书了,您看这种,真的平常看不见,这是《简明英汉辞典》,这么简明的,我都翻成这样,到现在英语也没练好。这是现汉,这个书的这个侧面,您看都能看到。其实就许多,我后来就顺着这路子,到办公室了,这别说去,安全隐患,这种瞎堆,手机就这么在桌子底下这么一拍,这不还是一张照片嘛,说往哪看,这是我办公桌底下,没这么乱的,见过乱的地方,没见过这么乱的地方,这个也是,往哪看?看的艺术。
这是大英博物馆一进门,那种玻璃大厅,把四角做暗,拍成黑白的,就都好看了。往哪看?其实上班路上就都能看,今年北京真不容易,下两场雪,但是基本上就是您得赶紧拍,晚一个小时就没了。那么在一个停车场,我就发现了,这也可以拍,是吧,哟,拍完宝马,咱们再找一奔驰吧,这个更厉害,这保时捷,我这自行车就算了吧。
再就是呢,拍出自己的那种感受,往哪看,这是今年2月份,我去东京参观一个博览会,摄影器材博览会,这是我住的那个酒店,这旁边,这就是把手机,那个好办,往地下一坐一趴都没事,反正这是咱们叫凉席,那叫榻榻米,拍这么一张照片,然后把它做成这个样子的时候,您说是不是很日本,是吧,就像日本那个古典那个画。您看再拍一个,这都是酒店里面的内景,把无数地方你把它裁切下来,这不就是看嘛。后来就去参观了一个山村,这个山村在农舍旁边就有这种摆设,你把它拍下来,这不又是一组照片嘛,这是一张,这个还是一张,这又是一张。其实许多这些人用过的器物,都可以成就一个不错的好看的画面,关键看咱们这个取景器,咱们这个取景屏它往哪去靠,用取景屏怎么去看这个世界。你说这个也是,也是在那山村拍的。
还有这个,这个前两天我下班,没这么艳,这是有点过了,这个饱和度高,大家都去拍那个角楼的时候,故宫的角楼,我想我走这儿了,哟,那天天还真是不错,这全都是人呀,照相机呀,什么8×10的、4×5的、120、135的全都有,我就拿一手机凑合去了,后边还有人拽我,说你干嘛占我地方呀,哎哟,这个激烈,我说算了,不拍了,我就拍这么一个地方,拍它的倒影,这挺好。
后来我就想,我说,如果我有机会,我再去外滩,还一定要等着夕阳西下拍那金色的浦东吗?我一定会换一个方式来描述浦东,因为那种照片真的拍太多了,在我手里,我就拍摄无数卷反转片,那么这个也是,走到这儿的时候想一想,如何有所突破,其实用手机过去看一下,真的别拿摄影当回事这时候,不为摄影拍照片,就像什么呢,这手机也好、照相机也好,就像我们平常戴的眼镜,戴的眼镜是为了看清楚,走道清楚,看东西清楚,这时候您还想着,哎哟,我这是尼康的镜架,我这是罗登斯兰的镜片,您想这个就麻烦了,是吧,什么时候把这照片,你把手机的拍摄,把这个工具把它忘掉,可能会更好一些。
这也是下班路,那红灯,这是已经绿灯刚刚亮了,前面的车还没动,也用手机可以拍一张,明明可以拍成这样的,您再想想办法,怎么能突破呀,这就突破了,还是没突破,我把它拍成这样的。这是我下班时候的感受,迎着夕阳,斑斑点点,汽车的尾灯,这就是一种抽象的感受而已。
这个也是,你别看这破破烂烂的,我就觉得你把它组合到一块,用不同的色彩去描述自己的心境。这个也是,前两天我在路边上,就随便这么拍几张,我就看枯草和这个枯叶,叶子已经到了冬季了,但是它还是红的,这时候让我感动了,后来有人说,说拍什么,我就突然想起一大师说的,拍你感动的东西,拍感动的东西,这东西感动不了你,也可以拍,那是练习,但如果你把感动的东西用自己的技术、技艺、技巧把它拍下来,那是真的会感动别人。行了,实验,有朋友跟我说,许多照片是实验出来的,我说怎么说呢,他说用相机或者手机试验着看,用技巧试验着拍,用软件试验着调,就这么一照片试验着,契合自己的心情,那么有了这么些便利的条件,我们真的可以试验着拍,用相机角度不对,用手机再拍一张,这是富士山的日落,其实大家都在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日本那爱好者更厉害,那岸边站了他们说至少500个人,全都是单反,这时候我就拿着相机,我说跟着拍一张吧,走到这儿了,其实不知道,要出那个景象,人家都知道,但是我想大家如果都拍了,我就试验再拍这么一张,我撤回来那么十几步,用树拍一张,或者再拍这么一张照片。你看吧,有树的拍一张,没树的、树没挡着的再拍一张,试验着来。包括这一片美丽的花海,这是在加拿大拍的,您看这色儿合适吗?其实这几个颜色加起来特别不合适,怎么办呢?咱们试一试做成黑白的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
再看看这个,这是一个酒庄的后身,我说转一转吧,走到后身了,说这是100多年前的房子,怎么能够把这100多年前这种情感表现出来,我拍做这么张照片。
那么行了,拍什么、怎么拍,到处都有拍摄的题材,这排着队要往里走呢,加拿大议会大楼,说这个消防龙头至少有100年了,这是原装的,走到这儿,这排着队呢,用手机拍一张,做成一个金字塔的构图,一个"品"字型构图,很稳定呀,规规矩矩的搁到这儿,然后再稍加修饰,做成这个颜色,这不又是一张照片。其实在加拿大路边上存自行车的地方是这么存的,但是由于手机的功能自动白平衡,永远色彩和亮度像大白天一样,其实它是傍晚,我又把它做成这样的颜色,像一束阳光过来一样。
那么像这个,又是在汽车上边,云彩不错了,贴玻璃窗上赶紧拍,拍完了以后得想办法,试验做成这样,是吧?还有这么一张照片,电线也进去了,这不好看,试验做一下,做成这样,电线没了,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也就是试验着拍,把它做色彩更加浓艳一下,再对比度更大一点,像这个门一拍,自动白平衡是这样的,您考虑没有做成这样是不是更好呀?也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好,试着来。
你看这个,哎呀,这是在佳木斯湿地,这停车休息,我拿手机凑合着拍这么一张照片,那么可以做成什么样呢?把它剪裁一下,做成这样,是吧。
还有这个照片,这是在北京一个汽车博物馆,外边那售票处是一个真的一个火车,你拍这么一张照片,哎呀,用手机拍下来了,自己感受不对,试着把它裁成方的,做成黑白的,感受就不一样,四角又压暗了。
还有这么一张照片,也是在路边上,一个农舍,拍这么张照片,拍完了以后,人说你拍它干嘛呀,构图也不合适,色彩也不对,哪都不搭,我说我想让它搭一下,做成这样了。试着来,试着来,但是有些东西就不可试,像这个一次拍完,你怎么试,再试就不对了,像这样了,也别试了,一试瞎了。像这张照片可以试成这样,是吧?这都试着来的,我做好几张片子,最后确定这张还可以。
像这个,给我拉到这,人说这都是野荷花,我说跟谁说呢,我怎么一朵花没看见,说都败了,败了,你给我拉这来,我说这是荷叶嘛,这是浮萍,也是荷叶其实,但是没关系,我拍完了以后,咱们把它做成这样,感觉就又不一样了。
像这个,哎哟,水都漫过来了,也过不去,大夏天的一棵枯树,还挺拔地站这儿了,上边还有一鸟巢,但是他们还有用单反拍的,又支架子,我拿手机就拍这么一张,然后立刻我就做成这样。
还有这个,这也是那野荷花那地方,如果把它做得色彩更浓艳一点,旁边一虚化,感受就不一样了。
还有这个,京都二条城,拍局部,我先拍小景,实验着来,彩色的好还是黑白的好,大家试一试。
像这个也是试出来的,这是中国水泥博物馆,上边那东西都不能动的,就保持这样的,那做完了以后,那种旧工业的感觉出不来呀,这像废品店是吧,那怎么办?试着做一下,做成这样可能就好一些是吧?
还有这个,哎呀走到天桥,我说对着太阳,我再来一张,这铁道是直亮的,在北京郊区煤矿那个地方,那么把它做成这样,暖光就过来了,试验,得多试验,哎哟这有什么呀也拍下来,试成这样,太难看了这颜色,这么怯,那咱们把它做成红外的效果。
那么还有一张,哟,这是早晨,冰面上阳光过来,芦苇不好看,咱们做成这样,无数样子咱们都可以尝试。包括这个也是一个宽幅的,把它剪裁以后,正好这个红砖和窗户占了这个1/3的位置,又符合了黄金分割的三分法构图法,是吧,那不这也是1/3嘛,是吧,那么其实就是在试。
这是一个列车的斑驳的铁锈。这个也是我拍花的自己的感受,我说千万别把花的真实颜色拍出来,谁都知道这长什么颜色的,这是粉红的,把它改成黑白的,再做成一个偏绿的色调,就会不一样了,所以拍花、拍树叶我经常还是用黑白的方式来描述。
这是竹林,这是竹林,这是去年东京的大雪,佳能公司职员下班了,我在这儿躲雪呢。其实呢真的这个无数的情况都可以试。
火烧云没有这么烧的,这像起了火一样,其实都是用软件把它做出来的,让大家有这么一种暖洋洋的感受。
这是我在郊区学习,在山坡上拍摄时候的照片,这都是,大秋天的。
你像这个照片,其实还是往哪看的事,我不知道大家看出我在哪拍的,落叶,胡同里边,我开会去,上协会,这是落在汽车玻璃窗上的树叶,过去一拍,等拍第二个的时候,吓我一跳,里边坐一人。这也是,在汽车那个后备厢上边拍摄的一张照片。这是落到地上,秋天到处是美景,但是美景不一定走到大自然里边去,在我们城市里边依然可以拍出我们美丽的秋色。
再就是拍简单的照片,我觉得简单照片,像这种照片,我觉得画面的元素越少越好,我省着说那么多废话,一语道破,告诉大家这种感受,就完了,越简单越好,就这刚才看的,这是798一个影子,一个白色的影子,这是商店橱窗。这个简单照片,这是胡同里边树影和自行车的车筐,把它做成这种单色的色调,有一点感受就行了。那这也是简单的照片,是吧,那窗户没了,就那么点事,像这个,这是我做我那书的封面,结果做封面的时候,跟人那总编争执起来了,他说有什么呀,老陈,我说,我想问你句话,我说你看出来没有,他说看出什么来了,一个破门板,我说门板拍出来不容易,我说这是600年前的门板,然后头一天下雨了,然后第二天早晨这半边呢晒干了,这边还湿着呢,有干湿对比,有深颜色和浅颜色的对比,还有后边新和旧的对比,有这么些对比,我说是不是一个有内容的照片,他说算了,你就用吧,我也管不住你。
拍简单的照片,其实就是白墙,滋生出这么几个野草来,枯草,那么这就是简单的照片。这个照片是哪呀?这是佳能公司工厂那个地方,是一个小地方,叫大分,那么飞机落在停机坪上,下来一看蓝天,这底下是水泥地,这白线是什么呀?远处一看这是田海填出一个机场,那边是海堤,那白色的是海浪,白色的海浪,我就拍出来这么一张照片,简单的照片,我是力图让照片更加的简洁、更加简单一点。
像这个是加拿大温哥华的美术馆,走着走着就突然起了毛病了,就非得,看这地面的影子不错,其实这是我的影子,这一束光打在这个地上边,那么这个马赛克的这个地面就形成了这一个美丽的图案,你光有这图案还不行,还得有这阴影,有明有暗才有对比嘛,是吧,拍这么一张照片,拍完了这一张。
我拍这么一张照片,那么这是在加拿大海滨拍摄一个气象站的照片,我是希望照片越来越简单,但是简单的照片应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信息,另外它的留出来的空间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遐想。用手机拍照片,我觉得手机摄影在于拍,摄影不动手不行,不亲自去感受一下不行,最后你评论人家照片的时候,站着说话不腰疼,那行吗?不行。
我们多拍多练多去看,那么现代就是我手机摄影这状态,大家看看,我拍摄时间,是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早上6点半到21点,这是星巴克咖啡那台子,我觉得手机摄影在于能够快速地传递影像信息,在于能够完美地表达作者的感受,我觉得这是手机摄影的妙处所在。
那么手机摄影现在各位都在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拍,我刚才那些照片跟大家说说我手机摄影的一点心得、体会而已,一旦大家把自己的照片拿出来,往这儿一放,我一定坐在底下好好学,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