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时下,对于绿色投资很多人已经并不陌生了,但相信很少有人能对其给出准确的定义,很多与绿色相关的概念通常为市场所混用,比如清洁技术、环保,还有诸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等。很明显,这些概念与名称之间的区别肯定是存在的,但对于正确理解绿色投资而言,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对上述名称作出精准的定义,而是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意。正如本书作者所言:“这些名称背后所指代的理念是一致的。它们将被用来描述那些用创新技术来提供新的产品、工艺和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比利用传统能源、技术的公司在价格、性能和服务上更有竞争优势,同时还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一表述无疑是一语中的的:是的,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强调对地球资源的维护是绿色投资理念的重要底线;在保护地球资源的同时,又能通过投资获取财富增长,这就是绿色投资的真正内涵。
        从这个角度讲,绿色投资可以看作是社会责任投资的一个细分领域,无非就是社会责任投资涵盖的面更广一些,其除了考察环境因素外,还考察公司的社会因素,以及治理因素等其他方面。
        正如绿色还有孕育着希望的含义一样,绿色投资有更为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寻找到那些绿色科技产业中的优秀公司,尤其是那些通过科技创新带来明显竞争优势的公司。因此,如果一家公司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创新能力,我们无法想象其还称得上是一家绿色科技公司。在当今中国,绿色科技产业的培养与发展正契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比如2010年中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及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诸多行业。
        谈到政策对绿色科技产业的支持,我们需要强调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中国,当前正是绿色投资非常好的时期。除了政府政策的强力支持外,绿色科技产业以及相关投资机会也获得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很多绿色科技公司也在这两年纷纷上市,为资本市场带来活力,而资金流向绿色科技产业本身也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并且从全球角度看,中国绿色科技产业也渐入佳境,进入良性竞争的格局,伴随竞争以及科技进步,当前这类公司不仅拥有制造成本优势,而且在某些领域的技术创新上也已经显露优势。
        由于不断的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日益提高的需求两个层面的推动,绿色投资所涉及的行业、业态也在动态发展之中,很多行业都是交叉领域、前沿领域。大致上,绿色科技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浪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还包括智能电网、绿色建筑、工业节能等节能环保行业,以及固废、废水处理行业以及油气替代等行业。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年绿色科技行业所涵盖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大,很多行业甚至不是我们目前智力水平所能想象得到的。绿色科技领域内的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以太阳能电池为例,就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进步,据说目前欧洲的科学家已经宣布发现了与第四代太阳能电池相关的基本原理。在本书中对这类创新技术的介绍也不胜枚举,如本书第六章介绍的一家风能创新技术———梅根公司设计的一种“轻于空气”的用绳索固定的风机,其可根据风向绕水平轴旋转。还有第四章介绍的新型生物燃料技术——Algenol、绿色燃料科技公司以及蓝宝石能源公司正开发一项技术,能够利用海藻来消耗或者“吃掉”二氧化碳,然后海藻(根据其基因组成)分泌出石油或乙醇;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合成生物,例如,合成基因公司正在生产“设计师细菌”,它能够创造出简单、低成本的生产不同生物燃料甚至氢气的方法。简而言之,在绿色科技产业中的技术创新是层出不穷的,很多还将注定是颠覆性的,这类技术不仅推动了行业的发展,甚至将创造出更多的新绿色产业领域。
        可想而知,要做好绿色投资绝非易事,这部分是由绿色科技产业的发展特征与技术属性所决定的。很多投资者对绿色投资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投资者会认为某些传统产业公司都似乎是清洁能源的对立面,因为这些公司通常会参与传统能源的生产并从中获利,抑或是因为公司自身要大量地消费能源。但本书作者却认为其实许多大公司还是值得作为“绿色”投资来考虑的(可能您更愿意将其看作是“浅绿”投资)。“对于任何清洁能源领域的潜在投资者来说,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大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用以支持创造未来绿色科技所必需的研发过程。同样重要的是,即便这些大公司对于清洁能源技术的总体承诺并不像那些较小的清洁能源创业者们的承诺那样真诚,它们仍然拥有规模、市场、制造、渠道和营销人员方面的优势,可以帮助它们的技术以一种很有竞争力的方式进入到商业市场中去。”如前述,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绿色科技产业如果离开科技进步一切都将只是空穴来风。
        简言之,对于绿色投资而言,投资一些传统大公司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与之对应的则是,投资一些小型新兴公司也不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即“大的不一定是不美的,而小的不一定是美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创新型小公司而言,很多商业模式或技术创新在没有经过检验前都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而要维系公司的持续发展,不得不持续不断地融资。最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小公司通常估值高企,股价往往可能透支了其长期的业绩表现,绿色产业通常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因此业绩的大幅波动也是在所难免,尤其是很多中小公司可能在低谷期出现破产,投资于这类公司往往血本无归,即使这类公司最终活下来了,高价买入的投资者们在多年后仍可能还是亏损的。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该书已经是第二版了,两个版本之间间隔了两年,而这两年间恰恰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期。金融危机不仅使得许多金融股暴跌,甚至破产倒闭了,很多绿色科技公司也同样难逃厄运,亏损可谓惨不忍睹。就是时至今日,仍然有大量的公司股价还远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如果读者们能去比较本书的两个版本,就会发现全书改变颇大,这不仅是因为要反映一些公司的最新动态,更是因为很多在第一版介绍的公司其实已经破产倒闭了,因此本书中的很多这类公司的案例不得不更换。
        归根究底,如何对这类公司进行估值的确是一个艰难的事情。联想到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这类公司中的很多都是在讲一个个诱人但往往充满陷阱的故事而已,到头来,很多故事是没有结尾的。但身处其中的投资者们却个个都会认为自己能从中找到那些最好的故事,并期待投资这类公司“发大财”,而结局也总是可想而知的,大多以悲剧收场。
        投资其实也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尤其是绿色投资更是如此,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要想做好绿色投资应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分散投资,而通过基金投资则是更好的选择策略,因为绿色基金投资一方面实现了分散投资的目的,另一方面,基金投资以专家理财的方式,让更专业的研究团队对所投资的绿色科技公司进行仔细调研与密切跟踪。
        为方便读者们阅读,我们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本书的特色。首先,尽管绿色投资涉及专业知识较多,但本书内容力求通俗易懂,并与资本市场比较贴切,每一个章节中都有相应的公司案例介绍,这使得阅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由于多数公司都是海外技术领先公司,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很多未上市的绿色产业公司,对于开阔投资者的国际视野大有裨益。其次,本书内容紧凑、逻辑性较强,除对主要的绿色投资领域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外,还就普通投资者如何做好绿色投资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想法。比如其反驳了很多人误解的绿色投资就是投资那些新兴小公司的观点,专门用一章来阐述传统大公司在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再比如其为普通投资者投资绿色产业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那就是借助基金专家理财优势,分享绿色产业成长带来的财富增值。
        正如社会责任投资所倡导的一样,改变世界、创造财富;绿色投资所倡导的同样是改变世界、创造财富。只是在绿色投资领域中,这里所指的“世界”更多的是指一个绿色的、可持续生存的地球家园。
        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1年3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