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轻资产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
直观而言,从公司所拥有资源的角度讲,轻与重相对,轻资产就是指企业的管理经验、企业品牌、客户关系、人力资本、研发能力、渠道控制等可变资本或无形资产。重资产则是机器设备、厂房、原材料等有形资产。 从这个意义理解或考察轻资产公司,就是要考察企业品牌等可变资本对企业回报的贡献,在固定资产等投入资本给定的情况下,公司经营所获回报越高,那么轻资产对回报的贡献就越大。一些传统的互联网公司属于轻资产公司,如Facebook,淘宝等。
从资本管理和运营效率的角度讲,轻资产公司不仅仅指可变资本或无形资产占比高的公司,还应包括那些能高效运用企业资源的公司。这类公司将特有资源和能力充分发挥,摆脱对重资产的依赖,进而摆脱重资产所带来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因而,轻资产经营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模式和战略理念。这类公司往往是在企业经营或转型时重构企业的轻、重资产比例,转移重资产,如富士康之于苹果。从这个角度讲,考察一家公司是否够轻,还应考察其运用资本的效率如何。
综上两个层面,考察一家轻资产公司,既要考察公司的轻资产所占的比重,轻资产相对重资产对公司回报的贡献比较;还要强调公司本身管理和运用资产的效率。
|

从轻资产经营对于公司发展的本质来理解,我们认为轻资产经营体现了一种致力于充分挖掘公司所拥有的所有生产要素潜能和作用的商业模式和战略理念。在本质上,相比于传统的商业模式,轻资产经营模式是指不过多依赖固定资产等重资产投资来实现业务扩张的模式。
|

对于轻资产投资而言,重点不在轻资产、重资产的会计分类和财务指标上,而是在于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具备核心竞争要素和异质性。
优秀的轻资产公司凭借其核心竞争优势,往往能维持较高的毛利率、获得可观的利润、在行业波动中占据主动、比同类企业发展得更快,从而最终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此外,优秀的轻资产还具有"护城河"的特征。著名的护城河理论由巴菲特提出,他形象地将企业的品牌、消费者黏性、销售模式创新、成本控制等核心竞争力比作护城河,用来保持自身的优势、抵御竞争对手的攻击,护城河已成为巴菲特的选股原则之一。如此看来,企业的轻资产就是企业重要的护城河,轻资产优势越明显,护城河就越宽,对投资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反过来说,如果不关注企业的核心优势,而只看重固定资产占比等财务指标,则只能看到表象。像创新、人才、品牌等轻资产优势都无法完全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如果缺少了这些轻资产优势,那么即使固定资产占比低,也不能算是轻资产公司。简言之,轻资产运营既强调资产的轻重,也强调资本管理与运营效率的提高。
|

如果将轻、重资产放到不同的时期看,那么在工业化早期阶段,社会发展对于重资产企业的产品需求更大,重资产作为重工业发展的基石反而成为一种优势;而当经济发展进阶到后工业化时代,轻资产模式就日益成为核心优势。
当然,轻资产模式也不是没有缺点。在很多产业中,轻资产公司不可能在全部产业链上亲力亲为,轻重资产须密切配合形成整体,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在产业链上任何一环出现问题,或者对产业链的整合不够完善,则会受制于人,给轻资产企业带来致命影响。小米手机在首款产品即将面世时,其硬盘供应商西部数据遭遇泰国洪水,导致小米手机无法出货,险些伤害到消费者对这个新品牌的信任度。
优秀的轻资产模式也不是那么容易建立的。如果光靠外包、引进人才来模仿轻资产模式并不是出路,只有真正通过创新,开发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进而提升品牌价值,才是核心的轻资产优势,而具备这种稀缺性的优秀轻资产公司并不多见。
再来概括一下轻重资产的优势比较:轻资产模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是满足了社会发展和分工的需要;轻重资产是有利的补充,不同的阶段,轻重资产经营的作用不同,只能说在当前阶段,优秀的轻资产公司具有更强的行业整合能力、竞争能力,但是,轻资产的兴起不代表重资产将消亡,类似基建、制造等重资产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可以说,从社会整体层面上,如果离开了重资产经营的分工协作与支持,轻资产经营是不会成功的,因此,轻重资产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而是各有分工、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
|

毋宁置疑,从行业变迁的角度,金融、服务、科技、传媒、文化娱乐、教育、物流、食品饮料、零售等第三产业或服务业本身就是典型的轻资产行业。这些行业中的公司一般占用资本相对较少,如果能够确立品牌、设计、创新、营销方面的核心优势,就可能成长为优秀的轻资产公司。
尽管轻资产与行业属性有关联,但并非所有的重资产产业中就没有轻资产的公司,比如,尽管钢铁、基建、机械制造行业都整体属于重资产的行业,但仍会有一批注重品牌、设计的轻资产经营的公司出现。因此,我们还应以积极的心态从重资产产业中挖掘轻资产公司。在重资产产业中,优秀的轻资产企业往往能够引领行业创新和消费需求、将制造环节通过全球化分工外包出去,最终体现在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的提升。
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苹果公司了。苹果所在的手机制造业不算轻资产产业,但苹果公司却是名副其实的轻资产公司。以iPhone为代表的创新产品,引来消费者的热烈追捧,苹果公司得以牢牢把控了"微笑曲线"中获利最高的两端——创新设计和品牌营销,并将利润最低、资产最重的制造部分外包到亚洲,最大限度地获得了轻资产模式的利润。
|
|
海外对轻资产的理论研究表明,当公司有较高的轻资产时所产生的投入资本报酬率越大;投入资本及正常报酬率条件相同下,轻资产占比越高,税后净营运利润愈大。从理论角度看,轻资产是核心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价值创造的杠杆。还有诸多研究表明,轻资产企业在减小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企业的净利润率方面有较强的能力。
在企业经营的实战方面,各国各行业的不少公司采用了轻资产经营战略,取得了经营上的成功。如当前炙手可热的苹果公司,苹果公司的CEO乔布斯是一个典型地轻资产运营高手,乔布斯执掌苹果时,苹果公司已经奄奄一息了,而乔布斯立即大力投入研发创新,终于2000年推出了IPOD理念及产品,掀起了一场视听界的革命。而其后的笔记本产品和近年来炒地热火朝天的IPHONE和IPAD更是被誉为革命性的产品,各大商家纷纷效仿之。苹果把产品零部件生产到整机生产全部外包到亚洲,富士康就是最大的苹果工厂。总体而言,苹果重研发轻生产,重软件轻硬件的策略,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顶级轻资产经营模式公司(具体见轻资产公司案例)。类似的公司还有国外的Facebook、Dell、可口可乐;国内的张裕、淘宝,等等。
|
|
|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正逐渐从资本密集型向以品牌影响力、科技研发、人力资本等为主导的轻模式转变。在此契机下,积极寻找和挖掘轻资产公司能够充分分享中国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经济转型就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的转变,包括: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均衡拉动经济增长;融资结构从主要靠间接融资转变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增长模式从主要靠各种资源投入转向主要靠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来增长的模式;增长点从高耗能、易污染的制造业、重工业转向金融、软件等服务业。轻资产投资非常理想地迎合了这样的转型。
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行业具备一定轻资产运营的基础和属性,是轻资产公司较为集中的行业,也是轻资产基金重点投向的行业。
|
|
国内外尚没有直接以轻资产命名的投资产品,作为首只轻资产基金,兴全轻资产基金是公司投资理念的继续深化。早在2009年,公司发表重要文章《解剖中国上市公司的高增长》,文章指出,中国上市公司的高增长相当部分是靠融资后增大资产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取得的,而随着市场估值水平的大幅度下降,这种增长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未来上市公司的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企业内生的有机增长。随后,公司发行了国内首只有机增长基金,运行近三年来,表现不俗。
轻资产基金同样强调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主张企业的经营不应过分依赖于原材料等大量重资产的投入,轻资产企业往往具有内生增长的特质,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而具有很高的成长性,能长期享受较高的估值。从这个角度而言,轻资产基金与有机增长基金一样,强调企业的增长方式、增长质量,以及增长的可持续性,它是公司投资理念的深化和延续。
|
|
结合海内外以往的投资理论和现有研究结果,本基金系统地梳理了轻资产投资的理念框架和筛选指标,并据此对各行业轻资产公司进行度量,对于排名靠前的优秀公司予以关注和投资,以期分享轻资产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收益回报。
基本框架:本基金认为轻资产经营是公司独特商业模式,而轻资产是该类公司的重要、乃至独特的资源要素。因而本基金重在对公司商业模式的理解和挖掘,重点从轻资产要素层面如人力资本、商誉、品牌、研发创新能力、组织管理与文化等等层面去挖掘轻资产公司。只有企业在某几个要素层面具备独特的特征,才有可能是轻资产公司。从这个角度讲,本基金非常注重实地调研和定性定量结合的考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