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业基金赴四川地区奖励优秀乡村教师全程手记 |
||
|
||
前记:教师,作为最基本知识的传播者和普及者,作为一个时代恒定价值的守护者,作为矢志于将文明薪火相传的布道者,在光怪陆离中保持一份朴素,在浮躁、怪异甚至乖戾的媒体文化的包围中坚持一种自信和从容…… 川 行 —— 兴业基金赴四川地区奖励优秀乡村教师全程手记 7月13日,迎着川西的第一缕晨光,我们搭乘的飞机降落在月城—西昌,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我们到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为那些坚持在贫困山寨的希望小学的30名优秀乡村教师颁奖,对于这些平均月收入不足千元,却依然矢志于乡村教育事业的老师来说,我们的奖金显得渺小,但却承载着我们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百名员工的希望和敬意。 从机场到凉山州教育局大概有半个小时的车城,天气却变的很快,幽静的教育局明显有刚被雨水冲刷的痕迹,来到这里,与繁华张扬的都市的和云路上下的飞行有着强烈反差,也很容易产生由于这种反差所得来的不安,当我们得知30名优秀教师早已在会议室等待我们的时候,这种不安来的愈发强烈。公司已经有多批助学人员来过这里,他们甚至到达过更边远的山寨,我在上海也曾经看过和听过关于这些边远山寨的照片和故事,但看到30名老师的时候,还是不有自主的产生了一种震撼的敬仰,朴实但充满力量,贫穷却拥有希望。
凉山州30位优秀教师合影 会议进行的很简单,公司的杨总简单的介绍了我们公司业务和系列助学活动的情况,我们的世界距离他们很遥远,但看的出,他们曾经有走出那片大山的理想,但现在,他们更愿意帮助自己的学生们走出那片贫瘠的大山。30名优秀乡村教师几乎全部来自彝族和藏族,仓促的时间和语言的障碍无法让我们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顺利交流,但其中在雷波县巴姑乡中心校贡献了10余年青春的彝族老师明凤元老师代表他们说出了心声:“我们感谢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西促会(四川中国西部研究和与发展促进会)对我们的关心,我已经在巴姑乡中心校工作了10年,10年前,我们没有校舍,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只有那些破旧,低矮且幽暗的山里人家,只有那些被穷困挤压在水塘边一蹶不振的老人,只有那一群群因无钱上学而不得不把自己的美好童年时光丢弃在牛羊背后的孩子们;今天我们有了住房,有了教室,有了更多象兴业基金员工这样的人来关心我们寨子里的学校,孩子和老师,我愿意把自己下一个10年和以后更多的10年贡献给我的学校和我的孩子们!”
凉山州优秀教师代表:明凤元(彝族,左1)和王祝玛(藏族,左3)西促会代表:藏甜(左4),兴业基金总经理助理杨卫东(左2) 会后,我们有幸和这些优秀的老师合影,短暂的交流时候,他们又要纷纷赶回自己的学校去,听当地教育局的同志告诉我们,最远的寨子距离西昌超过300公里,在川西多山的地理环境下,单程就需要一天的时间,我们只有向这些尊敬的老师们道一声“保重”:回程保重,一生保重! 7月14日,我们又驱车从成都赶往此次活动的下一个目的地—邛崃,邛崃距离成都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从成都出发时还是艳阳高照,行至一半时却迎来暴雨倾盆,车子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几乎没有能见度,杨总调侃道:也许是因为此行我们并没有上山进寨,所以老天爷要考验一下我们风雨无阻的诚心。车子进入邛崃伊始,原本空旷的城郊多了很多地震后的板房,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们,这里也有很多郊县地区遭受到“512”地震的侵害,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现在已经建起了板房,好在我们资助的学校受损并不大,震后不久就可以正常开课。
邛崃会场 在邛崃,我们又见到了24位优秀的乡村教师,和凉山州的情况一样,这些老师无私的在这片并不富饶的土地上奉献着青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为了改变着这片土地未来的命运,十多年如一日,鞠躬尽瘁。“这是一群囊中羞涩、有各自苦衷,却快乐于三尺讲台的年轻人,为了是让这里的孩子明天不再是文盲,这里的明天不再贫穷。”面对他们,我们做到的太少,太少……;我们要做的太多,太多……
给优秀教师带去我们的祝福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