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步中的化石燃料撤资运动 |
||
|
||
环保问题眼下已经成为国内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环保主题也是国际资本力量关注的前沿领域。自三年前美国著名环保主义理论家Bill McKibben提出了从化石燃料撤资的运动(Fossil Fuel Divest Campaign)以来,已有数十家资产管理机构撤资或者承诺撤资,撤资倡导力量正在试图说服牛津、剑桥等大学捐赠基金巨头加入。资本力量能否成为推动环保进程的有力驱动呢? 所谓化石燃料撤资的运动,通俗讲就是说服机构减持手中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行业股票,通过资本市场各路资金以脚投票的方式,向传统化石燃料开采企业施压,要求他们停止开采超标储量,迫使化石燃料企业向低碳燃料供应商转型,还包括通过宣传手段向政府施压,以立法或征收碳税等形式阻止企业进一步开采化石燃料。McKibben分析,据167个国家在哥本哈根达成的碳排放目标协议,2010年至2050年全球总共只能排放565千兆吨二氧化碳,从而才能把全球温度的升高控制在2度以内。如果要达到排放限制,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储备的三分之二将不得开发。 化石燃料撤资运动收效如何?目前尚不明朗。短期来看,对相关公司的短期现金流和价值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不过,历史上较为成功的撤资运动的持续时间往往长达二十余年,比如影响巨大的80年代兴起的反对烟草运动,90年代的反对南非种族隔离运动等。发展仅三年的化石燃料撤资运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前景不容小觑。 撤资运动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宣传撤资理念、部分机构逐步集结承诺撤资;第二阶段是哈佛、哥伦比亚大学捐赠基金等具有实力的投资者加入到撤资运动中,提升撤资的规模和影响力;第三阶段则推广到规模更大的养老金和社会责任公募基金。 据数据估算,目前大学捐赠基金和养老退休基金的资金中,有大约2400亿到6000亿美元投资于化石燃料股票,此外还有1200-3000亿投资于化石燃料公司的债券。随着撤资运动发展,这部分机构有望加入减持机构行列,成为化石燃料撤资运动的有力支持。 事实上,撤资运动的目的并非简单地打压股价,其间接影响、或者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更为重要,比如随着越来越多机构认同撤资机构的理念,不少社会责任基金、养老金管理人也许会运用负面筛选的方法将相关公司列入黑名单不予投资;银行也可以通过拒绝贷款的方式制定负责任贷款的行业规范,抵制这类行业;随着运动发展深入,认同撤资运动的投资者也可能在股东会上提出强烈倾向性的议案或直接否决一些议案,迫使管理层作出有利于社会的举措;撤资对企业长期估值也会有影响,随着对化石燃料危害的广泛宣传,以及未来各国碳排放政策、税收、法律诉讼等风险的提升,投资者也会逐步开始担心,其持有的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股价中是否包含了尚未浮出水面的风险。 可见,撤资运动往往不对对目标公司产生巨大的直接负面作用,更多的是间接、长期的影响。目前化石燃料撤资运动正处于起步阶段,预计很多年内仍将是社会责任投资领域的争论焦点,未来对石油企业、对投资者的影响几何,我们拭目以待。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