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国内基金何以能多数跑赢指数?
[ +  文字大小  - ]

    在华尔街有一条规律被戏称为“猩猩定律”,即专业基金经理精选出的股票甚至难以超越猩猩。根据高盛最新的研究报告统计,表现好于标普500指数的美国共同基金比例在过去10年的平均值是36%,其中有两个年份低至21%,仅三个年份略超50%。另有统计表明,1984-2006年间美国主动管理型基金年均超额收益为-0.81%,由此可见美国共同基金要想持续跑赢指数难度极大。

    与此相比,为何十多年以来多数国内公募基金却能够跑赢指数?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投资者主体结构不同造成的市场有效性差异。

    机构投资者在美国资本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根据美国私立机构经济咨商局2010年的投资者调查报告,养老基金、公募基金、保险基金与捐赠式基金会持有的证券资产就已占美国股市的50.6%,若再加上各类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则比例更高的多。从交易量上看,散户投资者仅占前三大证券交易所交易量的10%左右。一般而言,股票收益率呈对数正态分布,美国等成熟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构成,而市场主流指数的权重股市值一般会占到整个市场市值的绝大部分。因而机构投资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非常接近于指数收益率。但如果扣除交易费、税收等费用,收益中轴就会小于指数收益率,也就是收益分布曲线就会偏左,导致多数投资者的收益落在大盘指数收益之下。简言之,在成熟市场能够长期保持超额收益的投资基金可谓是凤毛麟角。正因为主动管理的基金业绩长期不给力,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被动指数基金、ETF产品高速发展了。

    与美国这类成熟市场相反,我国股市一大特征却是散户主导。根据交易所统计,我国市场上各类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量仅占15%左右,其持有的A股流通股市值也只在30%,与海外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达六七成以上相比,有着显著差异。散户主导的股市,更易受到人性情绪的影响而增加非理性波动,同时大量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研究优势和信息来源而在选行业、选股层面吃亏,这些都有利于机构获取超额收益。比如,资产配置方面,与美国股票型基金基本维持90%的股票仓位不同,我国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仓位在60%-90%之间波动,在波动较大的市场中,机构可以通过择时获得超额收益,而事实上,过去十年间国内主动管理基金的确通过择时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基本面研究方面,机构在行业研究、个股跟踪方面仍然具备散户难以企及的优势;交易手段方面,机构凭借资金优势在新股申购、定增、大宗等交易中都能获得比散户更多的收益。

    我们统计了2004年以来全部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季度收益率,并与沪深300指数的季度收益率比较,发现股票型基金的收益分布比指数偏右,收益率的均值更高,标准差更低,通俗讲就是统计上表现出更高的平均业绩和更低的波动。从投资效果看,如果当初各投资1元,则持有股票型基金和持有指数基金的投资者目前分别获得3.77元和1.74元,超额收益可观。基于主流指数的收益率依然可近似衡量平均收益水平,在考虑各种税费及交易成本情况下,基金依然能大面积地跑赢指数,只能说明基金以外的投资者大大跑输了指数,或者更准确一些,大量的散户投资者跑输了指数。

    美国的主动管理基金整体业绩比不过指数,因此指数基金和ETF能大行其道;但是国内的主动管理基金的整体业绩持续优于指数,从这点来看,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主动投资的成效是很不错的。由于市场结构的不同,主动投资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内更凸显出其重要性。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时间,只是复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    
        ●市场危机时刻?这种思维模式或许可以让你豁然开朗    
        ●美股七天熔断三次,是时候重提大量现金在手的股神巴菲特    
        ●顺遂虽好,不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