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新兴产业投资:带刺的玫瑰
[ +  文字大小  - ]

    三年前,我司翻译了《掘金绿色投资》一书,介绍了新能源产业投资的机遇与风险。一方面,书中乐观地预测可替代、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会是一个“长期的、永不衰竭的趋势”,其产量预期会有指数级的增长;另一方面,作者认为虽然绿色技术肯定会在10年内成为一个巨大的成长性行业,但也绝非该领域每家公司都会取得成功;书中甚至谨慎地提出警示“市场的残酷现实是大多数新技术企业都将走向失败”。事实上,书中介绍的数十家身处绿色能源行业、具有爆发潜力的科技、技术公司中,目前看已经有一批公司破产消亡了。

    是什么造成了新能源产业投资成败的分水岭呢?原因可能有许多方面,如技术本身是否够成熟、不同技术路线之间的PK,新技术向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财务和资本压力以及同样技术路线公司之间的竞争等等,都可能成为新兴产业公司过不去的坎。

    以技术成败这一因素为例——“水变油”早在二十年前就曾在我国掀起热潮,当时被视作能源短缺的救星,但这一技术在理论上就一直被质疑。数年前,浙商陈金义再续“水变油”故事,投巨资开发“生物乳化油”技术,用劣等重油添加20%左右的水以及少量乳化剂,生成高热值的油包水的细小颗粒,项目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可见技术设想虽然美好,是否可行仍需要实践和市场的检验。

    即使技术进入商业化阶段,也会面临其他技术路线的竞争和超越。《掘金绿色投资》中看好的Solyndra公司成立于2005年,其采用的CIGS薄膜电池技术不需要昂贵的多晶硅材料,和其他电池相比安装也相对简单,虽然有转换率较低等缺点,但成本远低于晶体硅电池,从而被许多投资者认为是更有未来潜力的技术,不仅获得多家知名PE机构的投资,而且被奥巴马政府视为重点扶持对象而予以资助。但后续几年,随着上游多晶硅原料价格出现雪崩,薄膜电池成本上的优势也被打破,直接把Solyndra这类薄膜电池技术路线公司赶出市场,公司最终于2011年破产。今天燃料电池车和电动车争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同样是不同技术路线比拼的代表案例。

    进入商业化阶段后,公司的产品还有可能由于下游启动缓慢而显得过于超前,难以撑到行业爆发之时而成为“先烈”。比如在电动车市场的空间尚未打开之时,上游不少锂电池公司却过早地启动市场、扩产,结果大都陷入亏损。A123在锂电池制造领域具有公认的先进技术,但由于与其主营业务息息相关的电动车市场在之前几年发展过慢,压制了A123的产能消化并导致持续的亏本销售,伴随着其最大客户Fisker陷入困境,公司最终破产。

    此外,新兴产业也有可能因为长期乐观的前景而导致资本快速涌入、产能扩张和激烈竞争。曾经的光伏电池龙头企业无锡尚德拥有规模和先发的优势,但从2011年开始,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欧美对光伏电池反倾销的打击下,尚德的经营急转直下,直至破产。

    可见,即使属于有前途、增速很快的行业,也并不代表行业内的公司就是好的投资标的,残酷的现实有时与大多数人的美好憧憬相去甚远。新兴产业公司,顾名思义行业具有良好的前景,易于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但历史证明,在新兴行业中投资获利,难度并不小于投资传统行业,由于新兴行业快速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相关公司经营的波动性要大得多,如果再考虑这类公司相对高得多的价格,投资成功绝非轻松!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时间,只是复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    
        ●市场危机时刻?这种思维模式或许可以让你豁然开朗    
        ●美股七天熔断三次,是时候重提大量现金在手的股神巴菲特    
        ●顺遂虽好,不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