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如何看待宝宝类产品的收益
[ +  文字大小  - ]

    宝宝类产品年化收益破五,似乎成了许多投资者的痛点。归根结底,决定货币基金短期年化收益的重要因素还是市场对于资金的需求,今年以来,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加上央行两次定向将准,去年6月的钱荒不会重演。去年的情况非常特殊,钱荒叠加季末,导致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爆涨,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曾经一度飙到13.4440%。各种理财产品收益也水涨船高。不仅如此,去年岁末,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宝宝类产品大战,通过一些高收益产品吸引了大众的视线,也抬高了公众对于宝宝类产品年化收益率的预期。使得许多投资者误以为,6~7%的年化收益是宝宝类产品的常态,其实不然。

    今年以来,不论是宝宝类理财产品还是银行理财,整体收益都走在下降通道,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这是正常而又合理的回归。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中,5%以上的理财产品数量占比已经连续3个月环比小幅下降。4月开始,各种互联网理财産品收益率已经降到5%以下,只有兴业掌柜钱包等少数几只宝宝类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仍然坚挺在5%以上。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在过去两个月都呈现明显的向下抛物线曲线。作为一种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现金管理工具,我们始终认为,T+0的宝宝类产品的最合理的业绩参照对象应当是银行活期存款,而不是银行理财产品,因为理财产品往往有一定期限要求,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一年;更不是债基,他们的风险特征完全是不同的。同理,要求宝宝类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始终保持5%甚至6%以上的年化收益,有点勉为其难。有了这样的预期,你不会每次看到宝宝收益跌破5%甚至破4%了都很伤心。

    可以预见的是,6月底市场的资金面会有点小紧张,只是不会重蹈去年钱荒的覆辙,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宝宝类产品的7天年化收益率有可能重新回到5%,但随着国内货币政策开始定向宽松、治理非标资产的各项监管措施实施,下半年市场利率非常紧张的局面恐怕难以再现,所以你也许看不到动辄6%甚至7%的收益,尽管如此,低门槛、低风险、高流动性的宝宝类产品仍旧是许多普通投资者的闲散资金的最佳去处。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时间,只是复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    
        ●市场危机时刻?这种思维模式或许可以让你豁然开朗    
        ●美股七天熔断三次,是时候重提大量现金在手的股神巴菲特    
        ●顺遂虽好,不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