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巨额资产的管理艺术 |
||
|
||
央行,尤其是全球大型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因其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形象也比较“高大上”。由于拥有巨额资产,央行既可能轻松实现巨额盈利,也可能形成较大亏损,而一旦亏损,将由国家财政来弥补,或者通过货币增发而由全民买单。 首先,央行管理的巨额外汇储备波动往往会造成亏损。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4.3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留下了汇率波动的巨大风险敞口。此前外管局官员透露,我国近些年外汇资产投资收益率平均为3.3%,我们据此做了一个粗略的计算,大致测算出人民银行2005年以来的累计净“息差”收入略超过3万亿人民币,但2005年以来的汇兑损失累计超过3.8万亿,所以,虽然我们测算央行在2013年实现了近2000亿利润,且2014年由于人民币贬值可能会有更好的盈利,但整体来看,人民银行2005年至2013年累计利润仍为亏损8000亿左右。这可以被看作为控制货币过快升值,防止出口企业和经济受过大冲击,从而采取逐步升值策略而付出的代价吧。 当然,中央银行出现亏损并不少见,许多国家的央行都因为外汇资产缩水而导致亏损。新加坡央行在2012/2013财年出现83.9亿美元的净亏损,主要原因是本币坚挺导致央行持有的日元和欧元资产出现贬值。泰国央行在2009年同样由于外汇资产贬值损失而出现亏损。因为持续购买美元干预市场汇率,泰国央行透露2009年亏损76亿泰国铢。 日本截止2013年末的外汇储备亦高达1.2万亿美元,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日本的外汇储备主要由日本财政部持有和管理,而用来收购这笔巨额外汇资产的资金来源则通过财政部发行的汇兑短期国库券(Foreign Exchange Financing Bills),目前日本短期国库券收益率是接近于零,所以日本财政部不用担心对冲的成本。而韩国和中国的做法类似,韩国央行通过发行“稳定货币债券”来持有外汇资产,只是韩国向稳定货币债券支付的利息却要高于外汇运营收益,导致韩国央行从2004-2007年连续四年出现亏损。 除了因为外汇敞口而导致损失以外,黄金作为央行的另一种重要资产也经常出现大的波动。欧洲央行持有的黄金数量长期保持稳定,但黄金资产总额却随着金价的上涨从2003年的1303亿欧元重估至2012年的4387亿欧元。不过,随着2013年金价多达30%的下跌,仅2013年的黄金资产就出现了1357亿欧元的缩水。根据欧洲央行执行的会计准则,虽然这笔减值不计入利润表,但这笔减值远远超过当年320亿欧元的预估利润。 另外,央行在本国经济出现危机时经常需要出手收购风险资产,为市场和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这类有毒资产显然容易面临资产减值的风险。欧债危机发生以后,欧洲央行通过购买问题国家的国债、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及各类债券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类资产合计超过1.8万亿美元,占欧洲央行合并资产的60%。由于救助的目标是出现问题的欧元区国家政府和商业银行,因此也面临无法收回本息的风险,为此,欧洲央行通过计提风险拨备的方式冲销2011年和2012年的利润。另外以德国为例,2011年和2012年德国央行的净息差收入分别为47.7亿和82.6亿欧元,而这两年对于三项救助计划资产的风险拨备却分别达到41亿和66亿欧元,风险拨备直接计入利润表使得这两年德国央行利润反常地大幅下降至6亿欧元,而2013年正常年份的年度利润高达45.9亿欧元。美联储则在金融风暴的危机时刻专门成立了总资产超过4000亿美元的利益实体(VIE)和超过5000亿美元的专项贷款来直接救助美国金融机构,美联储在2008年和2009年对这个救助资产分别确认了52亿美元和38亿美元的公允价值损失,2009年对AIG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又达到26亿美元。,而目前,市场又开始广泛担忧量化宽松退出后利率上升导致的债券价格下跌。据5位美联储经济学家计算,如果美联储在2014年收紧货币政策,那么美联储将在2017年出现扭赢为亏的局面。人民银行历史上因参与金融机构重组,关闭劵商的客户保证金处理等也通过再贷款的方式吞进了不少的有毒资产,承担了一些财政成本。 因此,中央银行对外汇、黄金、有毒风险资产这类高波动资产的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巨额资产跌价损失,导致央行亏损。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同时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这些巨额资产的有效管理考验央行掌门人的高超技艺。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