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资改革基金撬动25万亿市值字号 |
||
|
||
2014年年底以来,广东、安徽、云南、北京等地纷纷成立国资改革基金。种种迹象显示,以成立国资改革基金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优化和整合,有望成为下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路径。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对记者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即对一些没必要国资独资控股、绝对控股的行业或产业链环节的国企,在改革中逐步引入非公有制资本。在实现此类国企股份制改革的同时,完善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国企更深层次市场化改革,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的。但是从国企改革的实际情况来说,也存在着包袱重、改革资金需求大、融资渠道窄等现实问题,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可以发挥杠杆效应,最大程度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为保障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大资金池。 一位从事国资改革基金工作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政府主导的以产业基金面孔出现的国家队开始杀入国企改革市场,一方面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工具,产业投资基金的优势在于倍受政府支持,大中型项目源较多,筹资规模巨大,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 他同时坦言,产业投资基金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天然存在政策性和市场性的矛盾。在市场回报目标中加入引导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可能会弱化对投资收益的追求。虽然这些基金具备市场化的企业形态,但很可能遭遇行政干预。这意味着,一旦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其回报率不会特别具有优势,吸引力也会打折扣。 伴随着各地政府主导的产业并购基金的兴起,国有资本改革正在引发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记者注意到,各地大量地方国资控制、涉及的上市公司纷纷停牌酝酿重大资产重组。与此同时,国资改革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炒作题材。 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地方国资委、地方政府、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大学以及集体企业的上市公司总计多达1010家,占到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以上。按照1月21日沪深两市收盘价格计算,上述1010家“国资系”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25.27万亿元之巨,占到两市目前总市值(44.60万亿元)的一半以上。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