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深度对比“5·30”:7大异同点预判后期走势
[ +  文字大小  - ]

单日暴跌6.5%,跌幅等同于8年前“5·30”惨案,这不是一场梦,这就是过去24小时内,A股又一次迎来的深度回调。周初投资者还在亢奋享受泡沫,周尾便勾起了“5·30”行情的记忆。

 

虽然历史不会简单地复制,但在几乎同一时点,同一跌幅,到底存有多少的共同点,又有多少不同点,需要让浮躁的情绪平静下来细细辨别。经历了疯狂,也经历了洗礼,只有抓住行情本质内因,才能在风雨后见到真彩虹。

 

市况对比:

 

跌幅不及 放量远超

 

长阴暴跌,沪指单边成交1.25万亿元,创历史天量,伴随着量能的放大,沪指昨日下跌6.5%。《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进入二季度以来,A股明显进入了加速放量上涨的节奏,成交金额也较一季度有着大幅增加,沪市单边日均8500亿元左右成交成为常态,更有多日单边成交突破万亿元。而昨日,沪市1.25万亿元则创造了历史最高。

 

2007年“5·30”当天也是不折不扣的放量下挫,当日沪指大跌6.5%,对应成交高达2755亿元,是2006年日平均成交额242.5亿元的11倍。同时,20075月沪市日平均成交也有2206亿元之多。由此不难发现,“5·30”大跌时,市场仍处于明显放量阶段。

 

不过,从跌停数量来看,昨日两市近500只个股跌停,约占个股总量的18%;而在“5·30”当日,则有近800只个股跌停,占比接近60%。不难看出,“5·30”暴跌更加彻底。

 

周期对比:

 

时点相近 形态相似

 

缘何昨日暴跌令投资者会直接回想“5·30”,原因很简单,昨日是528日,虽然无法完全切合2007530日,但考虑到530日休市的缘故,此次暴跌的时点与“5·30”时几乎同步。

 

在此次暴跌之前,A股持续上涨时间也与“5·30”之前相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数据发现,进入2015年,主板沪指在3月上旬之前处于高位整理,消化201411月降息后巨幅上涨带来的利润空间,而到了3月中旬之后,股指开始持续地上涨,鲜有调整。

 

而在2007年,主板同样在3月之前,处于高位震荡,也在消化2006年下半年的获利盘,进入3月中下旬,沪指进入不回头的猛涨态势,可以说,在暴跌前的上涨过程中,此次与“5·30”之时,也达到一定相似程度。

 

此外,从股指的涨幅来比较,200714日至529日,沪指累计涨幅达到62.02%,而201514日至527日,沪指的涨幅为52.77%,从暴跌前的绝对涨幅来看,2007年走势显得更加疯狂。

 

环境对比:

 

本轮市场化调控管理层更宽容

 

进入本月股指狂奔的阶段,其实官方媒体已开始提示风险。

 

54日开始,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三大官方媒体同时警示A股风险,这一幕相当罕见。

 

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在一直对降杠杆、伞型信托以及不合规的配资进行查处,证监会更是宣布对六类操纵市场行为进行重点打击。从表态来看,监管层采用了更多的市场化手段来推动牛市更健康、规范地运行。

 

而在“5·30”时期,监管层的态度则强硬许多。

 

2007511日及523日,证监会两次发文,都采用了“买者自负”这样的措辞。遭到市场无视之后,提高印花税这样的“撒手锏”就不期而至。

 

估值对比:

 

整体市盈率仍低于“5·30

 

再从估值水平来比较,截至昨日收盘,深市整体平均市盈率为60.59倍。其中,深市主板为37.38倍、中小板为75.21倍,创业板市盈率则达到129.86倍;而整个沪市平均市盈率则只有21.97倍。

 

2007年“5·30”时,沪市的平均市盈率超过40倍;深市平均市盈率则在60倍左右,在6124点时,沪市平均市盈率攀升至69倍,当时中信证券市盈率为48倍,海通证券为39.34倍。

 

直观数值对比,目前A股估值相较“5·30”时期,并不算高。

 

信达证券日前也分析指出,在2007529日,即“5·30”暴跌前一天,以当天收盘价计算的PE估值分布图,显示出当时蓝筹股相对较为低估。但是,当前的蓝筹股PE估值则相对平均水平更低。

 

诱因对比:

 

加印花税乃大杀器影响远超汇金减持

 

与“5·30”是由突发事件引起,整日股指低开低走不同。昨日的大跌,并无实质性重磅利空。

 

昨日早盘,沪指还处于上攻阶段,午市收盘前开始出现小幅回调。到了中午,根据港交所披露信息,汇金于26日减持工行、建行合计逾35亿元,年内首度减持四大行。不过35亿元的资金对于如今的市场来说仅是“九牛一毛”。

 

而在2007年,财政部529日晚间宣布,从20075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

 

上调印花税消息一出,530日沪指低开低走,暴跌6.5%

 

龙头对比:

 

中小票均为杀跌重灾区

 

从昨日市场表现来看,前期暴涨的小盘股和次新股成为市场杀跌的主要对象,更不乏盘中“闪跌”20%的个股。

 

次新股中以鹏辉能源为例,该股上市股价一直处于涨停状态,几乎一直无量封涨停,昨日收盘前夕,该股依旧死死封在涨停盘上,但就在最后5分钟,该股突然打开涨停,直线跳水到跌停,全天振幅高达20%

 

鹏辉能源只是次新股暴跌的代表,鲍斯股份、运达科技、普丽盛以及金雷风电等数十只个股均完成了一次“20%的大跳水”。

 

同样,之前遭到爆炒的安硕信息、全通教育等小盘股,昨日虽然没有跌停,但是这些个股早已先于大盘调整,短期跌幅巨大,周跌幅排在跌幅榜前十。

 

2007年“5·30”时期,当时领导市场的,也是小市值个股和题材股,重组题材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热点。而在最后“5·30”到来的时候,这些被爆炒上天的个股,出现连续的暴跌,比如新华光(现名光电股份)、东华软件、茂业物流等。

 

杠杆对比:

 

融资超2万亿 放大波幅

 

目前的牛市,其实是货币宽松下形成的“水牛”,特别是融资高杠杆的推波助澜,使得资金源源不断流入,推动股指前行。

 

今年520日以后,沪深两市的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关口,之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之上。

 

而在2007年,新股民疯狂入市成为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当时开户数每天的纪录不断被刷新,社会闲钱不断流入股市中。

 

数据显示,20057~200610月,我国居民储蓄资金少增大约3000亿元。而从进场情况来看,2006年股票型基金净增约1000亿元投入。

 

不难看出,在融资融券、伞型信托等作用下,如今市场杠杆远高于2007年,资金面更为充裕,同时资金面风险也更大。

 

结论

历史规律显示:反弹是大概率事件

 

通过7项对比,其实不难看出,虽然大跌的时间点、跌幅与“5·30”相似,但是监管层目前对A股的态度是控制和纠偏,防止非理性的炒作持续存在;而并非像2007年那般,抑制垃圾股炒作,甚至不惜运用行政手段打压股市。而此次,市场化的力量让A股完成自我调整,这有利股市未来的运行。

 

而从历史规律来看,单日暴跌次日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几乎是十拿九稳,目前单日暴跌已现,不必恐慌。

 

本轮牛市尚未走完,这是共识,目前最大分歧就是是否到了阶段性高点,即中期头部。

 

那么,判断中期趋势,下周初的走势至关重要,如果下周初走弱,那么中期头部成立,未来三个月看淡。如果下周初继续保持强势上行,那么市场仍旧在原有上升通道中,创新高可期。

 

    操作上,牛市中的调整,通常都是由快速暴跌完成,因此恐慌不可取,切忌盲目追涨杀跌。高杠杆要慎用,指数越上涨,越应降低杠杆,甚至是不用杠杆。此外,牛市的大顶很少是尖顶的形式,反复上冲挑战某一压力线未果,才会构成最终的顶部。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央行新规引第三方支付平台5担忧:移动支付或遭重创    
        ●十三五规划有多重要:新领导班子第一个五年规划    
        ●不搞强刺激 不追求高增长    
        ●限制交易账户集中在少数大券商,真的是在联合做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