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道德标准中小企业的烦恼 |
||
|
||
有一类颇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如众所周知的化妆品公司Bodyshop和Lush等,他们将社会责任、道德原则作为经营理念,甚至成为核心竞争力而日益受到外界关注。然而,中小企业的成长难免会面临外部融资、IPO甚至被并购,当外界及股东方更关注财务指标时,这些企业能否依旧忠于初心,颇令人关心。 2009年,当可口可乐公司决议用4540万美元收购英国著名果汁公司Innocent的少量股权时,外界对此颇为担心。虽然Innocent公司规模并不大,但其天然健康的果汁饮料和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同时Innocent还支持水果原产国的慈善事业,并承诺50%的包装瓶子都源于可回收利用的塑料,甚至在瓶身打上“我们还在继续努力完善剩下的”的标语。然而,作为全宇宙最大的软饮公司,可口可乐却经常疲于应付其环保、健康方面的公关危机。从外界看来,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差异甚大。 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美国著名冰淇淋公司Ben& Jerry’s上。当时的B&J公司因为其在环保、公益、健康等多方面的投入,被称为“最受尊敬的社会资本主义先锋”。联合利华甚至愿意拿出500万美元试图将B&J的企业理念移植到自身运营中,但是对B&J的收购项目却一路磕磕碰碰。在收购后最初的两年里,联合利华在B&J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裁员并关闭了部分工厂和配送中心,甚至不允许员工利用B&J的标志表达过于鲜明的观点。 当以可持续化发展、企业道德等作为竞争优势的特色企业面临被投资时,他们往往需要在满足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与自身个性不被消磨之间进行权衡。历史看来,为了保护这种弥足珍贵的个性,大企业也愿意尝试创新性的并购方式,尽量保证中小企业的自由呼吸。同样,也有不少以社会责任为特色和优势的中小公司在不断壮大时,为忠于自身而拒绝被兼并的案例。Lush公司的几位创始人就曾多次表示,因担心会对公司的社会责任理念有负面影响,他们坚决不愿意和大型公司合并。虽然,Lush的整体规模虽然不能与行业巨头相抗衡,但其独特的经营理念促使它有稳定的营收和业务的逐步扩展,在行业细分市场上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 反观Innocent果汁,当其面对可口可乐公司承诺的利益时,却无法做到如此坚定。虽然两者对外都表示互相认同对方的企业文化,Innocent也表示未来在可口可乐的帮助下更好地拓展到欧洲市场。但实际上,收购后三位创始人都离开了公司管理层,外界最初的担心最终变成现实。 无独有偶,以零售天然、有机食品著称的美国全食超市在一度以37%的营业额复合增长率高速成长15年。然而,在多年的成长和扩张后,全食超市不但被爆料其农场供应商虐待动物却高价向客户销售所谓的“人道鸡蛋”的新闻;也因其价格标签严重出错,联邦政府以过高定价起诉了全食超市,指控该公司高层欺骗股东和夸大了公司的价值。全食超市原高贵的品牌形象因其多起丑闻深陷困境。 发展较为成熟且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这些高道德标准中小企业能否继续以其独特的价值理念引导消费,在资本压力下始终不受短期利益的诱惑但保持较慢速的增长,还是为寻求较大规模的扩张而放弃原有特色,确实也是他们所面临的成长烦恼。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