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霾天,我们去哪跑? |
||
|
||
今年年底,除了假期,我们还多了一个期望——晴天。 有媒体报道称,今年12月末全国超1/7的地区已被雾霾笼罩,部分地区的PM2.5数值已破千。当“你那儿服雾了么?”成了各地之间的问候语时,不知不觉中催生的雾霾经济学也问候着政府、企业以及我们每一位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个体。 口罩、净化器、外卖网站等已然成为雾霾经济最早捧红的一波商机,然而这种污染带动经济的模式也只是涸泽而渔。我们或许应该将更多的视线放到被环境倒逼的经济转型这一现实。同样遭受空气污染问题的印度,因雾霾缘故新德里房价在过去三年下跌了21.7%。世界银行也估计,印度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400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的3%。与此相比,收益于雾霾经济的商机热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行业或企业,雾霾经济的力量更不容小觑。被雾霾笼罩了半个世纪的洛杉矶在发现罪魁祸首是汽车尾气后,曾要求汽车工厂强制安装尾气转换装置。成本的提高必然引起了强势的本土品牌的抵制。谁也没有料到,当稍显弱势的进口汽车厂商将问题解决后,加之省油、轻巧等优势,日本汽车在70年代迅速扩张美国市场,对本土汽商造成了不小冲击。 雾霾经济的出现也往往伴随着政府政策的出台和企业治理的变革,近几年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政府组织乃至良知企业率先以身作则,助推环境改善。就如在G20峰会上,绿色金融成为各成员国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其中,中美两国批准的《巴黎协定》将更有力地推动各成员国在碳排放量方面的有效约束和深入监管。 对于企业股东以及投资人,联合国在2006年起所倡导的“负责任投资原则(PRI)”也是社会责任投资(SRI)后的又一有力实践。当高度工业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本甚至绊脚石时, PRI的出现在原SRI基础上更倡导了将环境治理、社会维护和公司管理纳入投资决策流程。自愿参与并签署此原则的机构和团队不但承诺将通过主动规避污染企业、积极筛选绿色型公司和股东倡导等方式将PRI原则运用于投资决策和公司管理中,也同样承诺愿意适当披露PRI原则的信息和项目进程,使得PRI签署机构之前实现互相监督和勉励。数据显示,PRI原则发布十年来,目前自愿加入PRI原则的机构和基金已又1600余家,涉及管理资金已超过62万亿美元。 当然,对于生活在雾霾中的每一个个体,当我们忙碌得指责该由政府还是企业时,其实污染也源于是我们自身(国内部分城市已证实首要污染源为机动车辆排放)。环境治理和社会意识的改变,同样需要我们自身公民责任的觉醒。当然,可以像当年七万多名洛杉矶居民一样选择逃离雾都;但同样,你也可以像一百三十万的投资者一样加入兴全绿色投资基金和兴全社会责任基金的队伍,在自身的理财投资决策中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一起改变世界。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可以跑得更快,但一群人跑一定更远。 #当然,不是叫你在雾里跑#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