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小的不一定就美
[ +  文字大小  - ]

    几乎全球的投资者都喜欢高成长的小型股票,他们通常热情高涨地买入这些股票,并期待着分享这些小公司由小到大成长过程带来的高额回报。如今在创业板行将上市之际,对于“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的憧憬再一次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但“小的一定就美吗”?换言之,投资小型公司是否真的能为我们带来超额回报呢?

    其实,投资创业板公司要留心两个误区:一个是误认为“成长性好的就一定赚钱”;另一个是误认为“小的成长性就一定好”。

    首先,说到“成长性好的就一定赚钱”,如果有人熟读西格尔的《投资者的未来》就会发现结论并非如此。其研究表明,投资于那些所谓成长性很好的科技股、热门股票,不但不能保证一定赚钱,甚至常常带给投资者糟糕的回报,因而,投资者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要对成长的另一面——“成长陷阱”保持警醒。

    高成长型股票之所以不一定会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甚至可能会导致巨额亏损,其首要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的出价过高。因为决定股票涨跌的因素不是其实际的成长性,而是预期成长与实际成长的差距,现实中,成长还可能会遇到种种的障碍而不能如意甚至完全无法实现,当希望落空之时,股价的下跌就成为必然。

    我们以美国纳斯达克为例,它算是全球最成功的创业板了,但就是这样的市场,历史上的最高估值水平也只是接近50倍PE,如今10年快过去了,纳斯达克指数当前的市盈率只有20倍左右,指数只有两千多点,距离最高点腰斩了一半以上,这意味着在泡沫高峰期对未来成长性的透支超过了100%。如今,中国的创业板首批公司的发行市盈率已经达到50多倍,按照中国市场炒新的“经验”,上市炒作还有可能再涨50%-100%,届时这些股票的市盈率将会达到惊人的75到100倍,这就很可能已经迈入了西格尔所谓的“成长陷阱”。

    其次,“小的成长性就一定好吗”?不可否认地是,小公司的平均成长性会较高,某些佼佼者可能实现较长期的高速增长,但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成功公司的背后同样有诸多小公司被淘汰,退市,投资这些公司也将血本无归。

    有一句统计学术语叫做“存活者偏差”,那就是通常人们只会记住那些存活下来的,并发展的好的公司,因为死掉的公司早已经不在统计样本之中了。实际上自1999年香港创业板设立以来,退市公司已经达到26家,占所有上市数量的10%,而纳斯达克市场则保持每年8%左右的退市率,尤其是泡沫破灭的2001年,有40%的企业退市。因此,哪怕是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很好,投资者误踩地雷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

    即使是不退市,我们还要警惕某些公司上市后的业绩突然变脸,小公司发展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小公司天然的具有不稳定性,业绩变脸是常有的事,很多公司尽管小,但实际的成长性却也可能很差,甚至可能没有中小板、乃至主板市场的同类公司发展的好。这样的公司如果也给予过高的估值,将面临业绩和估值下降的“双杀”。

    剖析了上面的两个误区,那么自然的结论就是“小的不一定就美”,这话不一定中听,但对于那些没有好好做好功课就要杀入创业板的人而言,应该算是逆耳良言了。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时间,只是复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    
        ●市场危机时刻?这种思维模式或许可以让你豁然开朗    
        ●美股七天熔断三次,是时候重提大量现金在手的股神巴菲特    
        ●顺遂虽好,不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