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最会“跟风”的探索者 |
||
|
||
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界中,台风、雷电、降雨,这些与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天气现象几乎影响着我们日常的每一项活动。从简单的气象观测到高科技监测和预测天气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气象的认知不断飞跃,而这些认知的背后让我们意识到,每一次极端天气的出现,都是地球系统复杂互动的结果,既神秘又令人敬畏。 7月28日,兴证全球基金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线下场以《极致风暴》为主题,有幸邀请到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中国科协气象学顾问卞赟、中国首位00后职业风暴摄影师刘屹靖三位嘉宾。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经历,在上海浦东图书馆1号厅分享了他们在气象领域的探索故事与深刻见解,带领现场观众踏上一场对气象世界的全新认知之旅。 首位分享嘉宾是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与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他早年在梅雨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梅雨先生”,他参与制定梅雨监测指标国家标准,推动相关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诊脉天公,让梅雨有迹可循”。 周首席从台风“格美”开启今天的分享,和大家举例分享目前地球的各类极端天气情况,澳大利亚的洪水、2022年的国内高温热浪事件、追踪厄尔尼诺等,为大家总结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的特点——频次增加、不常规、变化更加多端。 第二位分享嘉宾是致力于传播气象知识的中国科协气象学顾问卞赟。他是拥有三百多万粉丝的科普大V,为了方便网友认识他,他把自己的网名从天师卞赟改成了天师卡赞,天师二字,意思是讲天气的老师。致力于传播气象知识的卞赟发现,气象科普可以大幅度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从而维护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中国气象局工作时,卞赟参与到了天气预报的诞生与报道过程中,作为一名气象记者,为了让观众更为真切地感受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经常会选择身处危险的地方进行追踪报道,他与同事们频繁出现在台风、泥石流、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现场。卞老师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天气预报的诞生》,他以生动有趣的讲述,分享了自己科普天气知识的日常、追台风的装备以及天气预报不准的原因,让现场观众感受到气象预报的背后,有着无数像卞赟一样的气象工作者追风逐雨,投入科研科技力量,还有爱与勇气。 第三位分享嘉宾是00后的刘屹靖。他是中国首位职业风暴摄影师,在大多数同龄人还在校园中徘徊迷茫时,他以勇敢追梦,以独特的方式书写了许多与风暴有关的传奇故事,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力量,分享自己的追风暴经历和精彩作品,并投身于气象科普中,让更多人了解风暴,唤起众人的防灾减灾的意识。刘屹靖在2020-2024年间,途径13个省份和自治区,追逐风暴行驶超9万公里,拍摄风暴近500场。 今天讲座现场,他与观众分享自己的追风暴经历和精彩摄影作品,雷暴强对流天气,条件合适的时候可以看到空中有个像漩涡一样的云墙,层层叠叠,拍摄视觉上非常震撼,科研价值也非常高。刘屹靖现场分享了很多科普短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风暴景观和科普知识结合起来,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如何识别风暴,当风暴来临时要怎么防御,怎样做到未雨绸缪。 在探索极端天气问题答案的进程中,总有人在披荆斩棘。逆行,是为了让更多人免受灾害之苦,让天气不再成为大家前进路上的牵绊。感谢各位热爱大讲堂的观众来到线下讲座的现场,我们期待与更多的观众在后续活动中相遇,继续探索更多精彩的自然与人文奥秘。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