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抢盐狂潮与理性投资
[ +  文字大小  - ]

    日本大地震,却在中国引发了一连串的闹剧,目前最典型的便是“抢盐”潮。而是否参与了这一出滑稽戏,同能否成为合格的理性投资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在抢盐潮最热闹的3月15日前后,与盐相关的云南盐化和兰太实业在大盘下跌的环境下涨停收盘,甚至连带点咸味的涪陵榨菜也取得了较大的涨幅。与之相互辉映的是网络当中不断被转发的人们排长队购盐、挤作一团抢盐和空空如也的货架的照片和通过短信电话等形式传播的谣言。然而仅仅一两天的时间,情况却急转直下,从3月18日到22日的三个交易日里,兰太实业和云南盐化分别大跌近16.86%和13.44%。而这,伴随着的又是辟谣的声音和许多退盐不成的大笑话。如果您涌入人潮抢购碘盐,那还真是为这一轮过山车的市场行情“推波助澜”了一把,即便您可能没有想通过炒盐业股获得短期利润,您的行为也被那些想通过此事件的炒作从中获利的人所利用。

    是否抢盐同能否成为理性投资者之间还有更深的联系,这便是对谣言的反应以及相应的心理分析。人们为什么传播谣言?最重要的是:谣言是一个新闻,如果对这个无论真假的新闻茫然无知的话就存在风险。放在抢盐事件当中,这种风险就是买不到能够防辐射的碘盐从而会收到辐射威胁。尽管这种所谓的风险经不起推敲,但是当人们处在谣言的漩涡当中很容易迷失,特别当面对自认为可信赖的信息源时。而背后的两种心理分析就是“社会比较”和“说服效应”:一方面喜欢附和他人的意见,而不是形成自己的认知;另一方面易被“可信”的消息源说服而不是可信的论据。类似抢盐的事情在展现人性最为彻底的金融市场更是比比皆是,你会经常听到身边人传来的小道消息和“内幕信息”,回想起来,又是否会莫名的冲动,却最终失意收场?对抢盐事件当中谣言的传播和心理分析,考量着能否成为合格的理性投资者。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当中,凭借网络媒体,许多事情发生的周期比以往更加迅速,如何在这种市场环境当中生存,我们都需要不断修炼。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时间,只是复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    
        ●市场危机时刻?这种思维模式或许可以让你豁然开朗    
        ●美股七天熔断三次,是时候重提大量现金在手的股神巴菲特    
        ●顺遂虽好,不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