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脱"市场先生"的干扰 |
||
|
||
"股票更有吸引力的时候,通常是在没有人想买股票的时候,而不是在连理发师都能给股票开出最高价的时候",在《股市真规则》这本书中,晨星公司股票研究部负责人帕特·多尔西如是说道。 "破发"、"破净"、"破面值",在跌去了将近50%之后,A股市场上所出现的许多景象就好像回到了两年多前。与股价一起暴跌的还有市场的人气,中登公司统计显示,以单周基金开户数为基数来看,4月7日~4月11日,基金新增开户数仅有3.19万户,日均开户数只有6000多一点,仅相当于2006年年初的水平。 这一景象与去年夏天动辄数十万的新增开户数形成鲜明反差。 "市场先生"是投资大师格雷厄姆的著作中的经典比喻,在格雷厄姆的描述中,"市场先生"情绪很不稳定,且极端化。乐观时只看到好的一面,悲观时只看到坏的一面。如今的A股市场就有点像一位敏感而脆弱的"市场先生",在去年6100点的时候,这位"市场先生"乐观的展望10000点,高谈"黄金十年";跌去了一半以后,"市场先生"悲观的认为股指会继续一落千丈,许多当时看多的理由似乎一下子成了利空。 "当你投资时,往往有一种诱惑,就是要证实或求证其他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历史再三地告诉我们,当每一个人都在避开购买这些资产的时候,往往是它们最便宜的时候",帕特·多尔西深刻的指出,投资的最好时机,是当所有人都从一个特定种类的资产逃出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流行的小故事。营业部门前有个看自行车的老婆婆,是个炒股的"高手",她买卖股票从不看盘,全靠数营业部门前的自行车的数量。营业部门前自行车都停不下了,她就会抛出手中的股票;营业部门前没有自行车了,她就会大胆出手买股。
所以, 在股票市场上,独立的思考和强健的神经系统比聪明的头脑还重要,文学巨匠沙士比亚曾经无意总结了普通股投资成功的历程:"凡人经历狂风巨浪才有财富。"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