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公司:A股下跌空间有限 通胀水平决定方向 |
||
|
||
“五一”过后,沪深两市的反弹便宣告结束,上证综指更是在本周一创下近3个月以来的收市新低。对于这次大跌,市场人士总结了若干条的原因,有资金的分流,有政策的紧缩,有海外经济的动荡……尽管如此,在记者统计的最新策略报告中,基金还是一致的表达了乐观的态度,并将投资思路,重新定位在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成长股上。 A股市场并非趋势性下跌 沪深股市本周一走出的一根大阴线至今仍令市场心有余悸。“空头气氛异常浓厚”、“股指重挫”、“恐慌性抛盘”……是业内人士回忆当天大盘的形容词。一方面,沪指跌幅接近3%,创下近3个月以来的收市新低;另一方面,国内外机构却纷纷表示股指上行可期。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A股的放量大跌? 对此,东方基金的市场研究人员表示,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的主导:一是国际板推出条件不断成熟,市场可能担心其引发资金分流,出现扩容压力;二是资金面的紧张情绪仍较为浓郁,银行间利率不断上行,通胀因素诱发的紧缩货币政策短期内难以转向;三是目前A股市场热点凌乱,赚钱效应不是很强,难以吸引场外资金;四是目前多空分歧较大,投资者看多或者看空均需要谨慎操作。 除上述提及的资金面吃紧、投资者情绪紧张之外,华商基金还表示,就外围市场而言,市场主要对美国经济复苏的状况有所担心,而且对于美国经济刺激政策的下一步走向表示担忧。 虽然原因或多或少有所差异,但两家基金却一致认为做空的动能正在逐渐衰竭。华商基金的理由是,国内经济增速下滑主要是受高通胀之下紧缩政策的影响,属于外生性因素,但内生性增长的动力并没有发生改变,而紧缩政策实施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实现经济更稳定的增长。此外,美国失业率也已从高位下滑,非农私人部门就业也连续实现净增长。“当前国内外经济复苏的趋势比较明确,"黑色星期一"并非市场趋势性的下跌。” 未来走势取决于通胀水平 虽然有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优势,但通胀以及遏制通胀的紧缩政策,仍然如同一条深重的铁索,使A股市场“难有趋势性行情”。“影响未来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仍然是通胀水平的变化。”在最新发布的策略报告中,大成基金如是说。 日前,国家统计局宣布,4月CPI同比上升5.3%,环比上涨0.14%。对于这一依然处于高位的数据,市场人士的评价比较乐观,称其低于此前预期,说明CPI季调环比已经在放缓过程。对此,大成基金表示:“目前来看,整个市场的通胀水平会在5、6月份维持高位,但是,如果下半年没有出现新的额外的变数,比方说油价暴涨等,CPI水平在下半年出现回落的趋势还是较为明显的。正常情况下,随着通胀的缓解,政策可能会逐步放松。” 根据建信基金的介绍,今年下半年CPI能否得到控制,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在新的时间点政策面上是否能够延续之前的状态;其二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是否还将在高位徘徊,或者说未来是否还有一个跳跃式的上升。“如果调控政策后期的力度不会加大,那么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可能会继续保持平缓的状态,通胀压力也有望如预期在三季度达到某一高点后下落。” 政策调控大幅超预期的可能性较低,经济也处于平稳发展之中,这为A股市场提供了一个“底”。大成基金进一步表示,目前可能是政策最严厉、市场最艰难的阶段,但同时,在多重因素的压制下,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也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继续下跌的空间相对较小。 新兴产业或成“救生圈” 重新在众多基金策略报告中看到“新兴产业”四个字,记者多多少少有些意外。虽然新兴产业在去年的表现可谓“风生水起”,但进入2011年以后,A股的偏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元器件、信息服务、信息设备、生物医药、农林牧渔五个新兴产业集中的板块成为市场的“重灾区”。可是基金为何依然对新兴产业“情有独钟”呢? 谈及新兴板块的回调,东吴基金解释说,这仅仅是处于长期上升趋势中的短期调整阶段。“年初以来的风格转换,一方面是货币政策从针对地产的结构性收紧转向全面收紧的背景下,板块间估值修复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也受到板块盈利增速的相对变化的驱动,主要是周期类板块盈利增速较高。此外,A股市场标签式的投资方式也压制了新兴产业中的优质个股的走势。” 因此,东吴基金判断,一季度以来的风格转换目前已经进入中后段,在国内中期宏观层面的风险性因素释放完毕后,市场有望逐步聚焦经济结构调整相关行业的中长期投资机会,新兴产业相关的行业板块有望出现系统性的上升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新兴产业,不少人的观念还停留在“炒概念”的层级上,然而,上投摩根日前表示,中国的新兴产业中已经出现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公司,特别是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几大新兴产业,在国家超万亿元投资的推动下,未来增速将远超GDP。“这也是基金看好新兴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鹏华基金也认为,新兴产业投资有其独有风险:第一是行业集中风险;第二是新兴产业投资大量依赖对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的判断,难度显然比传统产业或者已经有利可循的行业要来得大;第三是新兴产业的估值变化相对比较剧烈。为防范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仓位控制、选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业进行配置等方式对冲。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