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伟大投资者的特质
[ +  文字大小  - ]

    几年前,著名投资人马克•塞勒尔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你无法成为巴菲特》的著名演讲,其对象是哈佛大学的MBA们,他明确而严肃地对着底下的精英们“泼冷水”,指出其中绝少有可能诞生投资大师,因为大部分人不具有成为一个投资大师“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这听上去确实有点打击人,但你也许可以沉下气来从马克•塞勒尔的论述中按图索骥。马克•塞勒尔所言的“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中并不包含市场上流行的准入门槛,不包括顶尖高校MBA、博士学位、注册会计师等数十种学位或者证书,不包括大量阅读书籍、甚至不包括经验,因为上述优势在马克•塞勒尔看来有可能在达到一定的累积量以后边际效应递减。

    更让人无奈的是,马克•塞勒尔认为这些特质几乎是一种天赋,一旦成年了就无法再培养了,它们与一些心理学因素有关,而心理学因素是深植入在你的大脑里的。即使阅读大量书籍也无法改变,这才是构成一个伟大投资者的真正“护城河”。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一书的作者范 K.撒普博士也认为,交易有三个组成元素:心理状态(情绪控制)、资金管理和系统开发(交易方法)。其中,心理状态是最重要的,大概占60%;其次是资金管理/头寸确定,大概占30%;而系统开发是最不重要的(只占约10%)。

    马克•塞勒尔所说的能构成伟大投资者的“护城河”包括七种特质:在他人恐慌时果断买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乐观时卖掉股票的能力;极度着迷于投资这个游戏中,并有着极强获胜欲;从过去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强烈意愿;基于常识的与生俱来的风险嗅觉;对自己的想法怀有绝对的信心,即使在面对批评的时候;左右脑都擅长;最重同时最少见的特质是,即使大起大落丝毫不改变投资思路的能力。

    巴菲特7岁时向周围人预告未来将成为超级富翁,8岁开始阅读家中的股票书籍,11岁开始买卖股票, 19岁拜在格雷厄姆门下,26岁成立自己的公司,开始代客理财,并宣布如果没有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其不一般的路径已经向世人展示了其过人的投资天赋。在“识人”方面,投资大师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巴菲特强调选择接班人时有三个重要的条件:第一,独立思考,第二,情绪稳定,第三,对人性和机构的行为特点有敏锐的洞察力。这些言简意赅的特质似乎也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没法量化,也没办法用学历证书来衡量的,却是投资中最为重要的品质,因为市场,其实是一门行为科学。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时间,只是复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    
        ●市场危机时刻?这种思维模式或许可以让你豁然开朗    
        ●美股七天熔断三次,是时候重提大量现金在手的股神巴菲特    
        ●顺遂虽好,不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