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熊市 相见不如怀念 |
||
|
||
去年的时候,和很多客户聊天,大多获益丰厚,但依然会感慨没有尽早的进入市场,没有完整的享受熊转牛的乐趣。在那些轻松的岁月里,我们曾经假象过无数次,如果下一轮熊市来了,我们会怎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当熊市真的如约而至,我们想到了开头,却没有想到结尾。 市场的迅速转变,用最残酷的方式给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上了一节投资教育课,单纯的惋惜和懊恼于事无补,无论对于投资者还是对于机构,真切的反思必不可少。我们是不是对这个虚拟的世界想象的太好,对于风险我们设想的太小?是不是对于某些“大师”顶礼膜拜的太多?是不是从心态到头脑都能够应对资本市场,毫无准备过于轻松的参与会不会有些太早?
有首歌叫“相见不如怀念”,同样的经历与台湾大泡沫的时候如出一辙,同样的错误我们不应该、相信也没有人愿意再犯第2次,不如让我们利用这样一个时机彻底反省。在牛市里,许多基本的常识被淡忘了,面对风险,在10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面前,我们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重视它;我们是否知道,理财不仅仅只有开源,节流也叫理财,而且比开源来的更为实际和简单,如何保护好自己的既得收益和本金才是最最根本的。 很多投资者相信,大多数人在一起做的事情总是安全的,可是在资本市场并非如此,在这个市场里,赚钱的始终是少数人,在很多人辞职贷款砸锅卖铁试图参与这个市场的时候,风险才是最大的,也许这个时间是我们应该冷静的时候,也许公众的情绪真的可以作为市场的一个反向指标。我们是否应该警醒,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永远盈利的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挑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人和人的需求是不同的,投资风格、风险承受能力、资金使用期限,这些因素我们是否都应该考虑清楚。 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我们能够把握的唯有我们自己。与其费尽心思揣摩市场的“底”在何处,不如用淡然的心态去关注基金管理人弱市下的业绩;与其面对巨幅亏损忐忑不安,不如提前把未来收益预期降低,反而会有意外之喜;与其慨叹市场变幻莫测险象环生,不如把资金分批次分时间分类型的参与,鸡蛋本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 无论牛市里的盈利是多少,真正影响我们长期收益的往往是熊市里的损失。经过这一个轮回,我更能够感受到投资者面对熊市的无奈和那种当熊市来临时“相见不如怀念”的无助。今天的遗憾已经发生,我们无法弥补,但至少在下个周期来临之前,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好准备改进自己的投资方法。现在讨论下个弱市有些为时尚早,但我们需要改变的更多,我们需要反思需要总结,人不能把同样错误犯两次,我们准备好了吗?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