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基时代的投基密码 |
||
|
||
上周,国内的共同基金总数终于突破了1000只,“千基时代”的来临让投资者又喜又忧,喜的是基金数量增加,选择更多;忧得是在上千只基金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有如“大海捞针”,也给投资者的择基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 “千基时代”中如何挑选基金产品呢?笔者有几个建议供投资者参考: 一、增强资产配置。 千基时代,把投资基金等同于投资股票型基金的想法早已out了,千余只基金产品中,股票、指数、债券、货币、保本、QDII、分级等品类众多,令人眼花缭乱,海通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基金分类就达到37种。配置不同类型的基金可以有效地分散市场风险,比如去年沪指从2808跌至2199点,跌幅深达21.7%,股票型基金损兵折戟,但货币基金却平均获得了3.58%的正收益。在不确定的市场上,资产配置的必要性正在日趋突出。 二、关注风格鲜明的基金产品 即便是同一类型的基金,也存在着投资风格的差异,比如股票型基金中,有基金偏好价值股,也有基金偏好成长股,有些基金崇尚深度价值挖掘,在投资过程中不做择时;有些基金非常注重安全边际等。对于资产配置的投资者而言,特色鲜明的基金产品更受青睐,因为不同的投资风格也有助于分散市场轮动的风险。在投资风格的甄别上,以价值/成长和股票市值两个维度来区分基金投资风格的晨星投资风格箱也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投资工具。 三、擦亮双眼挑选良基 千基时代,同类型基金产品因基金管理人的不同可能面临业绩的巨大差异,挑选表现优良的且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愈发显得重要。据wind数据,从2007年3月30日至2012年3月30日,虽然沪指从3184点历经一轮牛熊跌至2262点,跌幅达到29%,同期市场92只股票型基金中仍有63只获得正收益,其中7只基金收益超过50%,冠军兴全全球视野收益近74%;与之相对,跌幅最深的5只股票型基金亏损逾20%。 美国市场上的共同基金是存在着优胜劣汰的效应的,晨星美国数据表明,75%在2005年被晨星评为1星的平衡型基金在随后五年内消失殆尽。原因是这些基金糟糕的市场表现和随之而至的赎回潮令基金公司的老板和大股东们挠头,他们总是更倾向于采用清盘或者与其他基金合并的方式从报表上彻底清除这些不堪的数据。随着投资者逐渐成熟,用脚投票,一部分表现较差的基金产品退出市场可能并非不可能之事。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