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经理面对面】(第231期)陈扬帆 |
||
|
||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我不觉得目前市场是典型弱市。就拿昨天来说,银行跌了那么多,这本身就带了多少指数,与此同时,其他板块个股是怎么表现的?今年以来,无论是白酒还是地产,每个板块的沉沦都伴随着其他板块的强势崛起。这就说明了市场的温度,说明了信心和人气已经大不相同。中间或有波折,但以年的维度看,市场持续保持这种相当的温度是可以期待的,不必过于悲观。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A股今年总体会是一个有相当“温度”的市场。行业上还是看好新兴+消费,如安防智慧城市环保消费电子依然可能保持其景气度。上述行业我是较长期的看好的,但短期也要注意个别景气行业涨幅过大的或有回调风险。银行充分回调后也会逐步凸显其吸引力的。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这一块不同银行占比差别很大,对利润的影响差别也很大。但即使是影响最大的银行,个人也倾向于相信其调整自身模式适应政策的能力,另外也要看到此政策对银行稳健经营的正面作用。总之,我认为看银行还是以长期眼光为好。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 答 您好,对一些地产公司的资金获取是会有影响。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轻资产是股票型基金,股票占比是60-95%;有机是标准混合型基金,股票占比是30-80%。假如都看好市场,都采取相同的全力做多策略(仓位、行业和个股),股票仓位大约是1.2:1,这种情况下轻资产的收益高出20%是正常的(当然是指多头市场净值正增长的情况下)。反之在空头市场中有机的净值损失也可能会小一些。况且实际操作中股票型和混合型策略上也不应该完全相同,这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总之,今年起有机将回归其作为标准混合型基金应有的特征:从结果上相对于股票型应该呈现较低风险较低收益。您可以从自己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基金进行投资。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有正面作用,但不必期望过高。 匿名客户:请教陈扬帆经理,金融和地产股受政策影响,是否很难有表现的机会?医药和环保行业是否高估?今后的基金运作中,您看好哪些板块? 陈扬帆:您好,任何板块或个股我们最关注的是性价比。没有完全没机会的行业,只有完全没吸引力的价格。高估必有原因,高估也可能持续颇久,定性一个板块的投资价值除了政策还有其他许多因素,除了定性还要定量,切不可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关于看好板块请参见前面的答复。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是的,空间很大,有弥补之前欠账的,也有新增需求的,总量可观。环保问题有多少,有多迫切,企业成长和投资的机会就与之成正比。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 答 您好,通胀阴影始终存在,今年压力不小,防通胀也是今年经济政策的一大重点。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有一定配置,但没有太多(比之年初)。从长期看银行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板块。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您说的应该是除了白酒之外的食品饮料行业吧?的确如您所言,在A股投资食品股选到黑天鹅的概率是不小的。原因在于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国家恐怕是真正的第三世界,但投资者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敏感度却与国际惯例接轨,这样就相当于要求矿工的白衬衫保持普通白领的清洁度,难度很大。上市公司首先是活在整个国家的大环境中的,可以有所提升但难以整体超越,从这个角度讲投资食品股的确需要谨慎。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或可见底,难回辉煌。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受惠是绝对的,但注意不是普惠,程度如何尚需定量分析。受制约是所有的车一样,进口国产车子大家都需要挂牌用油。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这里说明下:年末持仓中酒类个股是当时做反弹用的,均已在年初获利了结,这个大家观察净值也就不难得出结论。十二月大量持有银行股可不算什么保守吧?谢谢您依然记得我念兹在兹的“成长穿越一切周期”,此理念现在依然不变。关于成长股的选择我愿意细化如下:眼下我最注重挖掘的是——可能变成蓝筹的成长股(下一个大华),成长性良好的蓝筹股(下一个民生)。酒类板块大趋势的转折还要耐心观察,但长期看A股食品饮料的投资白酒股不可缺席。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主要针对银行,但券商也有所波及。券商新业务主要还是看各类创新业务的实质进展以及证监会的推动决心吧。 ※志扬:请问 陈扬帆:您好,目前个人对周期类持谨慎观点。 匿名客户:陈经理,我个人判断有机构故意做空银行板块,尤其以兴业、平安、民生银行为对象,如果是空头大规模出货,不应该采取直接跌停的打压方式,这样太露骨。而且今天可以看到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股收复了昨天的大部跌势,更加深了我的判断。但是我又不理解空头这样的用意,想听听陈经理的看法,谢谢! 陈扬帆:您好,您这是典型阴谋论+主力操纵论啊,呵呵。昨天是有很多人在大规模出货啊——以至于到了-10%还愿意出,所以就跌停了。招行是因为大家认为中小银行中它的业务结构和模式受影响较小吧?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匿名客户:请问 陈扬帆:您好,我们先思考两个问题:1.对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的决心怎么看?在措施和意愿上目前是否已经是最高峰了?2.高端和中低端的白酒哪些公款消费占比高?哪些个人消费更容易替代原有公款买家?(当然,要考虑消费升级)。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对您的问题的回答。我认为,作为民族的传统消费品,白酒不会轻易倒掉,之后肯定还会提供大家不错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以股价充分下跌来消化利空之后,但这需要我们充分的耐心和信心——特别是在市场多数人都不再具备这种耐心和信心之后...... 上述观点仅代表基金经理个人意见,并非基金经理或本公司的任何投资建议,承诺,要约或要约邀请。基金投资需谨慎。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