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中美油价差异的背后
[ +  文字大小  - ]

    最近一次调价窗口过得波澜不惊,但油价引发的话题仍在继续。数据显示,人均GDP仅为美国1/7的中国,同等汽油价格大概比美国贵16-30%,就算如此,中石油、中石化等石化企业仍在抱怨油价太低,不足以冲抵其炼油环节的巨亏。在原油基本实现全球统一价格的背景下,为什么同样一升汽油在不同地区价格千差万别?“两桶油”又为何卖了高价却折了本呢,这是垄断竞争造成的恶果吗?

    要解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解构成品油的价格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原油从陆地、海底被开采出来,经过炼油厂加工后成为各类成品油,经过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点销售出去,成为大小车辆的“食物”。这其中,原油成本、炼油成本、运输和销售成本以及各类税费就成为成品油价格的主要构成。

    从原油成本来看,中美差异并不大。原油基本是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中国一半的原油是自产的,进口原油以高含硫原油为主,价格相对其他国家炼油用的轻质原油要便宜,根据中国两大石油公司中石油和中石化年报披露的数据测算,2012年“两桶油”自产原油销售价格约为4584元/吨(文中币值已按当时牌价统一换算为人民币),而算上其他来源的原油成本,2012年中石化炼油部门的加工原料油平均成本约为5146元/吨。国际原油价格(到岸价)基本用布伦特原油价格(欧洲)和纽商所德州轻质原油价格指数来衡量,2012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5165.46元/吨,同期纽商所原油交易平均价格也在4354.65元/吨左右。原油成本上大家差不多,美国稍便宜些。

    不过经过炼油环节后,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年报数据,2012年中国石化汽油平均批发价为8182元/吨,而同期纽约汽油的零售价仅为7905.4元/吨。换句话说,中国汽油的批发价比美国的零售价还要贵近380元/吨,如果加上零售环节的费用,中国消费者花费的最终消费价格比美国贵上16-30%。

    原因何在?根据中国石化年报数据,2012年炼油的单位现金操作成本为157.5元/吨,并不比国际先进水平差多少,从炼油环节利润看,中石化同期炼油事业部经营亏损114亿元,而美国炼油企业保持正常利润水平。从物流、运输等成本看,大家差别也不大。反差的秘密在于最后一项成本——税。

    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成品油时需要支付增值税、消费税(即燃油税)、城建税等项目,此外当国际油价高于一定价格时,石油企业还需缴纳特别收益金,这部分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粗略统计,流通环节的税负成本在整个成品油价格中占到35%,再算上石油企业的所得税、增值税,整个税负成本甚至会超过零售价的50%,而根据美国统计数字,消费者支付的汽油价格中,原油成本、炼油成本以及销售成本分别占67%、15%和7%,而税的占比却仅为11%。这或许是中美汽油价差异的真正原因了。

    与中国情况类似,税负同样是很多其他国家油价高企的主要推手。英国汽油的各项税款和增值税占了零售价格的60%,而在日本和韩国,汽油税率也高达39%和48%。在香港,每升无铅汽油叫价16.56港元,约合人民币13.1679元,英国的同等品质汽油零售价格也是美国的两倍多,而日本、韩国等国的油价也不便宜。

    在很多石油严重甚至完全依赖进口的国家,通过高税收限制国内汽车消费,以保障本国能源安全或者环境保护需要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美国虽然也是原油进口大国,但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汽车,油价高低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这或许是美国油价税负较低的原因吧。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时间,只是复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    
        ●市场危机时刻?这种思维模式或许可以让你豁然开朗    
        ●美股七天熔断三次,是时候重提大量现金在手的股神巴菲特    
        ●顺遂虽好,不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