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一路朝冰原——藏北羌塘普若岗日冰原考察记 讲座时间:2012年3月22日
主讲嘉宾:易朝路 讲座地点:中科院地理所
一路朝冰原——藏北羌塘普若岗日冰原考察记
  主持人:各位会员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现在演讲马上开始,这次演讲是易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关于西藏羌塘普若岗日冰原,下面我们用掌声有请易老师。
  易朝路: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们晚上好,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在中国地理大讲堂上面与各位一起交流一下我这10年来对普若岗日冰原的考察记忆。
  什么是冰原?我们大家都知道有平原,还有高原,坡度都很小。如果冰川的坡度也很小的话,那就是冰原。简单地说,表面上平坦的塔状的冰川就是冰原。这是在飞机上拍摄的照片,这个冰原的规模扩大把整个山都盖住了,成为冰帽,冰帽扩大多个冰帽连在一起就成了冰原。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两极,两极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冰盖,南极的冰盖1800万平方公里,北极的冰盖面积140万平方公里。世界上最大的冰原中低纬度冰原就是普若岗日冰原。羌塘的意思是北方的高平地的意思。而普若的意思就是银色的网,就像一个网倒扣在山上面,这个银网叫的挺好的,没有叫白帽子叫银网显得比较值钱,有价值!
  其实很多年前,应该说70年代80年代初的时候,曾经有人做冰原普查的时候,已经发现羌塘高原有一个冰川群,当时没有人去,因为有一条河阻断了道路。有人认为羌塘是个高平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四周都是高山,北边有昆仑山,还有唐古拉山,还有喜马拉雅山,四周高山环绕,整个高山环绕把水汽挡住了,你看南边的山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水汽,北边的山阻挡了来自北冰洋的水汽,西边的山阻挡了来自于北大西洋带来的水汽。我们知道形成冰山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温度一个降水,那么这么高的冰川可能存在么?这个谜在1999被我们的姚院士揭开了,他们先做了一个察探就回来了,那时候去非常危险,但是发现确实有这么一个冰原。2000年的时候青藏所组织了大规模的考察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考察,这是他们当年留下的照片,这是在6000米的地方钻取的冰心,这是姚院士不知道在看什么。要说到它的意义,真是太有意义了,我们说人类有好奇心,这是神秘的地方,一般人都去不了,很难很难去。
  我们研究这个冰原:第一、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第二、这个冰原是原始状态没有遭受过污染。我们知道自然环境变化就是认识我们的地球,认识我们的家园。普若岗日冰原不同于北京,北京记录的是什么?尾气污染、大气污染。那地方记录的是什么呢?主要是自然环境变化,不仅仅记录着本身自然环境的变化,还反映着全球的气候变化,因此普若岗日冰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怎么去考察,下面我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们怎么去的,现在可以坐火车从北京出发,经过格尔木才是真正的来到青藏高原,广义来讲祁连山也算是青藏高原,然后经过昆仑山、唐古拉山、那曲、拉萨。以前我们是坐汽车走的,沿着格尔木、昆仑山、唐古拉山到普若岗日。现在我们是这样的,从格尔木到拉萨,再从拉萨到普若岗日。我们从格尔木出发,往南走不远就可以碰到昆仑泉,这的泉眼非常多,你们如果路过这个地方,泉水是不能错过的!这的水是不要钱的,可以随便喝,就算他不让你喝,你也可以到附近随便喝。你要到街上去买一块多或者两块多钱一瓶,这是纯天然的。
  再往南走我们就可以看到冰川了,这个冰川是山谷冰川,是线状的。在往南一点点就是昆仑山口,海拔是4750米。这是很有名的景点,一般游客大家都在这个地方照相留念。再往南通过一条大河,这条河非常有名——长江之源沱沱河。再往南走我们翻过唐古拉山口,海拔有5321米,铁路经过的最高点是五千零几十米。再往南走有一座山是念青唐古拉山。如果我们停下来看一看,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观:青山白水非常漂亮,还可以看到一些冰塔。过了念青唐古拉山,再走就到了拉萨。拉萨变化是非常非常大的,这是拉萨河,在拉萨修整以后我们沿着这个河谷往西走。翻过念青唐古拉山,这个念青唐古拉山以前不让爬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湖,是什么湖?纳木错,现在可以可以参观浏览,这个湖里面有鱼,鱼非常之多,但是还是奉劝大家,不要捞鱼。首先这是神湖不能随便捞鱼,再一个鱼里面的重金属含量远远超标超过我们的想象,不适合人类饮用。
  你看这个湖蓝蓝的水还有小船非常美,你看这个湖非常漂亮的,原来的湖水在这个地方,经历了几万年不断退水的过程,不过最近涨水了。这是唐古拉山主峰,下面是湖纳木错,这是山水相映,这个颜色深的是深水区,颜色浅的这是浅水区。非常漂亮,感觉特别宁静。黄昏的时候可以看到水鸟在这里觅食,当然白天也可以看到,这里是野生候鸟的栖息地之一。
  纳木错的面积是西藏最大的神湖,2004年以前是西藏最大的湖泊,70年代从地形图上量出来的面积是1920平方公里,现在湖面还在变大。绕过了神湖纳木错,是一片草原,我们看到牧民在挤牛奶。运气好的话,你问他要牛奶他也会给你,你进他账篷里面,主人会端出酥油茶或者奶茶、馍馍之类的东西招待你们。另外我建议你们平常带点糖果在身上,碰到小朋友给一个两个,有时候看情况也可以多给点。
  2004年我们从那曲出发,一出门就迷路了,从起点转了几个小时,两三点的时候回到了原点,那时候我们还是请的段师傅,他还是记路记的最熟的,剩下的司机满是怨言,但是谁都不敢带路,就在这住了一晚。这里面还有酥油茶,我还装模作样的拿这个做酥油茶,摆这个姿势。喝酥油茶对上高原,一个补充营养,还有他们说是可以抗高原反应,我觉得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有机会上高原可以试试喝酥油茶。
  从拉萨出发,你们要赶路,可以到世界上最高的县双湖。不过一般情况下第一天晚上,都会在班戈县城过夜,我认为班戈县是羌塘草原第一县,怎么叫第一县?你看草原东边是唐古拉山,那是那曲,州府所在地,正好在羌塘草原边上,它不是真正的羌塘草原,只是广义上的羌塘草原,所以我把班戈称为羌塘第一县。在这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出发,首先碰到了一个西藏的第一大湖色林错,色林错并不是神湖,色林的意思就是鬼,色林错的意思就是鬼湖。这个湖70年代的时候面积1620平方公里,2004年以后,面积迅速扩大水位上涨,面积已经超过了纳木措,面积达到了2048平方公里,这个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为什么在扩大?天气变暖,冰川溶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降水增多了,哪个是最主要作用?我们所研究员一直在这里做工作,放了一些水位计。有一条大河流到色林错湖里面。大湖的周围都是草场、牧场,你们这个草长的非常好都是很厚,在整个西藏都算是很不错的,牛羊长的非常好,这个湖鱼也很多,这里面的鱼是可以吃的,当地规定是过几年可以捕捞一次,每个渔民交10万块钱可以随便打。
  湖也会发脾气,湖水位在不断上涨,破坏了湖岸,淹没了草场,当地的牧民非常恼火,当地政府也非常关心这个事,希望知道原因。我们研究员想了解原因,给当地政府制定一个对策也好或者采取什么措施控制也好,给他们提供一个决策依据。
  你看我们在城里面原来是烧煤,现在烧天然气。城里面是不烧柴的,农村烧柴烧秸秆之类的。西藏牧民烧什么呢?烧牛羊粪。其实牛粪是非常干净的,以前我觉得挺脏的,我去了以后我发现,这个牛粪干了以后,什么味道都没有。而羊粪是更高级的燃料,用羊粪做柴火的藏族炉子,烧的时间很长。你看这个藏族大嫂正在筛羊粪,把渣子筛掉,如果当地的主人给你烧羊粪表示你是尊贵的客人,如果给烧牛粪表示你是一般的客人。
  西藏还是有很多美女的,这是我们摄影师和主编他们拍的,把美女拍下来了,拍完以后还去和他们套近乎。这两人看完以后还觉得不过瘾,一人给她拍了一张特写,我估计他们俩进账篷了,然后女孩给他们烧酥油茶,把剩下的茶倒掉,换新的茶,然后发生的事我就不知道了,一会你们可以去请教他们。
  西藏还是有很多美女的,这是我们摄影师和主编他们拍的,把美女拍下来了,拍完以后还去和他们套近乎。这两人看完以后还觉得不过瘾,一人给她拍了一张特写,我估计他们俩进账篷了,然后女孩给他们烧酥油茶,把剩下的茶倒掉,换新的茶,然后发生的事我就不知道了,一会你们可以去请教他们。
  越过这条河就到了到藏北无人区。1976年的时候才建了座木桥,这座木桥已经彻底毁坏了,80年代的时候建了一座钢筋水泥桥,这个桥也坏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桥是2006年还是2004年修好的桥。这个边上有一个小餐馆,这个餐馆做鱼,他是用网捞鱼,用钩钓鱼,这鱼很傻,你只要有个东西动动,它就去咬钩,那鱼非常鲜美,不过现在我在考虑要不要吃,因为纳木措的鱼体内毒素积累,这地方的鱼我估计也有毒素积累。毒素来自周围的环境,这个鱼长的非常慢,你别看它小,但是生长时间长,毒素每天都在鱼儿身体里积累,积累时间长了浓度就大了。这个湖是咸水湖,矿物质含量很高,这里面重金属含量高逐渐积累起来的,鱼看着小,但是年龄很大,于是毒素就积累起来了。
  旅行坐车是非常累的,坐一两个小时可能没事,如果而且是在非常崎岖路面坐车10个小时以上,一般人还真是受不了的,我们坐车都累,更别提司机了。沿途有很多泉眼,累了的话,我们会在湖边洗个手洗个脚什么的,这个洗脚当然不是北京人这种洗脚,在北京,脚是可以泡进水里去的。在这,泉水的表面温度是很高的,达到八九十度,不过下面温度就降下来了。
  刚才说到湖泊水位在不断上涨,淹没了草场,还有对我们考察也不利,你看我们车子往前开,路却没了,湖涨起来把公路淹没了,我们只好走其它路绕过去。当地政府老百姓非常关心这个事情。这也是我们大家要研究的问题,为什么湖泊水位要上涨,涨到什么时候停止,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有同事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科考还有很多故事,我们车子经常栽到河里去,特别是在2010年以前那时路还没有修好。有些司机吹牛,说"我没事,我车好。"我就碰到这事情了,我说你不行绕一下,他不听,接着就栽下去了。现在好多了,路修好了,可以一天从拉萨赶到双湖,以前不行,得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宿营地双湖,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县城,海拔4983米,如果站在县政府的楼顶上,那你的海拔就超过5000米了。现在这里已经有铁路、公路了,2000年我们考察的时候,只有这一条路,有一个小茶馆,县政府是个土坯房子,有五六间。现在变了,中石化援建他们,现在修了几条水泥路,修建了政府的宾馆——普若岗日宾馆,如果去那里的话大家也可以去住。还有一个藏北宾馆,藏北宾馆以前是老干部活动中心,现在改成宾馆了,它这个特点是价格低,优势是有一个非常大的阳光房,可以打牌、打乒乓球还可以健身,几十块钱一晚上,晚上还烧煤。普若岗日宾馆就贵一点,80块钱或者120块钱一晚上。当然还有一些私人开的小旅馆都可以住。餐馆也非常多,有10几个餐馆,还有藏式的茶馆。
  在这里我们还要建立一个有人职守的世界上最高的极端环境建设站,这个站在这个地方,距离县城大约3公里,2010年我们去考察的时候,姚院士带队,那时县长书记都在,其实双湖县并不叫双湖县,而叫双湖特别行政区,当然中央是不承认的,它是西藏自治区政府设立的县级单位。这里区长,区委书记级别和县委书记和县长的级别是一样的。这是人大主任带我们去考察这个站址,介绍站址的情况,山后面就是双湖县。考察站还没有正式建成,只有有一个观察场,记录温度、降水等等一些基本的信息。别看这个站荒凉,周围的环境很美,北面就有纳木错湖,还有一个湖跟它相连的,2000年的时候这两个湖是分开的,我们车子可以从两个湖上开过去,现在水位上涨,两个湖连起来了,车也开不过去了。
  看看美景美不胜收,我们主编也顺手拿起了照相机拍摄,看他拍什么,原来拍这个西亚尔神山。这个神山爬之前要问一下让不让爬,有些地方是不让爬的。我们考察去看站址的时候下着雪,在阿乌雪山脚下,有一个坡度很大的冰川,我们车子不敢开了,如果雪把车子埋起来我们可就失踪了。因为有当地的人陪着我们去,指好了方向指好了位置我们才继续前进。还有一个高原上的冰川起伏比较小,所以车子可以尽可能往前开,开到尽可能靠近冰川,这是考察冰川的一个优势。
  我们的站址我非常喜欢,这里依山傍水靠近公路交通便利,我们非常满意。
  讲个插曲,双湖应该说是一个野生动物的乐园,而不是我们人类住的地方。我们先看藏羚羊,大家知道藏羚羊,藏羚羊3月份逐渐往南迁徙,11月份的时候在集中在双湖地区,就是繁殖季节交配,我们去的时候时间稍微早了一点还没有合群,就是公羊和公羊在一起,母羊和母羊在一起,我曾经看到过上千只的羊聚在一起,这次我们看就是几只,一直到双湖合在一起。我们拍的藏羚羊都是公羊,因为它的角比较好看,所以都拍的是公羊,它跑的姿势也好看。我们还要迟一点走的话,就会看到这群都是一百以上,甚至上千的藏羚羊在一起,1月15号他们就到新房里来了,他们新房就在就在双湖。
  还有一种羊很常见的动物,我们俗称黄羊,学名是藏羱羚。这是公羊,公羊角小多了,没有藏羚羊的角好看。以前大家都打藏羱羚,藏羱羚和这个羊不一样,这个羊脖子下面有一簇毛,这个毛是羊绒,在国际市场上卖的非常好,他们说一个毛要1万多美金,不知道是真是假非常昂贵,正是因为有国际市场,才导致了有人大量捕杀藏羱羚。藏羚羊和黄羊是在青藏高原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一般的动物吃不到这种羊,就是单只动物是吃不到它的,只有一种动物可以吃到它就是猞猁,一种猫科动物,它叫的声音就像猫的声音,如果大家看到动物世界,那上面非洲有种动物叫猎豹,它跟猎豹差不多,它埋伏起来,藏羚羊靠近的时候,或者等藏羚羊靠近的时候,突然冲过去,把藏羚羊扑倒,一口咬着颈椎,它不吃肉,它只吸血,是个吸血鬼。
  你看这个不是游客,这是自然保护区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他在调查这个野生动物情况。离猞猁已经非常近了,它对人非常谨慎,但是也不是特别怕人。还有一种猛兽平常口碑也不怎么好,大灰狼,大灰狼,这狼不是灰狼是黄狼,跟自然颜色融为一体,我没听说过这个西藏狼吃过人,但是它吃羊,所以以前有枪的时候非常痛恨它,拿着枪就打,所以它特别害怕人,看见人就跑掉了。2000年的时候,我们发现三群狼群,有的10几只一群,二三十只一群的,现在一只都找不到了。
  高原上还有一种动物,你们看上去可能觉得温顺,实际上很危险,要注意,那就是野牦牛,青藏高原上一种珍惜动物。成群的野牦牛不可怕,它一看到人就跑掉了,就怕是孤独的野牦牛。如果它觉得它受威胁了它就冲过来了,你看这一张照片,这是发怒的野牦牛冲过来了,这司机开着车就跑,不跑的话,它能把你的车掀翻。70年代的时候就有车被翻了。还有个地理所的著名科学家,70年代的时候考察,就是被只野牦牛顶着车屁股往前推的,往前推了十几米,就是单只的野牦牛不要惹它,它脾气非常大的。
  还有一种动物飞的是非常好看,我们经常会说是鹰,实际上这是大鵟,它吃什么东西?吃这个可爱的小动物鼠兔。鼠兔多了破坏草场,少了还有用呢,疏松土壤。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干净的可爱的动物就是藏野驴,不过牧民不喜欢这个驴子,跑起来也挺好看的,身上非常干净,跟这边内地的驴不一样,自然就弄的干干净净,也很漂亮,它也不怕人,经常到有人的地方房子旁边去溜达。它跟马在一起,贴的很近很近了,你要过去的话,马不跑野驴就跑了,但是也不跑远,它知道人不打它。牧民为什么不喜欢它,因为驴不怕人,你又不能打它杀它,你赶跑它会回头又过来了,它跑到羊群里面,它踢羊把羊踢跑它吃草,所以牧民很恼火。
  这里还有一种猛兽就是熊,野生动物都是怕人的,远远闻到人的味道了,看到人了就跑掉了。2005年的时候,一只熊在高山牧场上生下了一只小熊,不知道什么原因,它把这只小熊遗弃了,被牧民捡了,也没法养活就交给了林业局,林业局一个是想卖给拉萨动物园,拉萨动物园说不要,说这个熊比较多,动物园已经有了养不起所以林业局只能也只能把这只小熊在他们的院子里养着,养到2岁多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它把笼子弄开了,爬上房子不下来,大家都害怕,人又不敢太靠近,没办法就给警察打电话打110,110来了把警车开来了也拿喇叭喊,也不下来。最后想了一个主意——用车灯照,这一照有效果,把熊照下来了,这熊下来以后就往警车这跑,上去就给警车那车灯一巴掌,把车灯打下来一只。警察吓坏了,说自己任务完成了,熊下来了,剩下的不是我的事了,然后转身就跑了。林业局也没办法,就让它自己跑吧。小熊因为关了两三年,在野外生存能力自然就差了,只能在县城边上转,以猎杀狗维生。 西藏的野狗是很多的,藏族人们也不杀狗,这狗熊就吃狗,平常晚上的时候,那地方有狼,狗就把狼赶走,有时候狗也打架,天天晚上狗叫声不端,只要晚上熊一吼整个县城鸦雀无声,狗都不敢叫了,包括我在内都不敢出去。
  在这我觉得应该提一下高原上的清道夫秃鹫,在高原上气侯很低,有机物分解很慢,如果动物遗骸长期这样,高原肯定是另一个景象了,正是有这些清道夫秃鹫清理了,高原才看起来很美。我们应该感谢它。
  2010年的时候我们计划从青海经过太阳湖到昆仑山北边的路线穿越无人区,这个计划并没有实施。因为那年出了一个大事情,有两个考察队从北边穿过来没有办手续,迷路、陷车,最后死了一个人,所以到无人区去工作,要实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他们对这里非常熟,经常寻山了解情况,我们内地去的人不要随意的觉得自己有GPS就开着车到处跑,但是有很多危险的东西在前面我们不知道,危险就在前面等着我们。这是我们在制定计划,当然制定好计划自然得有人杀一盘。
  这是单主编把他拍的图给大家看,这是在笑什么,又是看什么美女我也不知道。另外在当地的饮食,有很多餐馆在这里都可以吃到汉餐了,当地的叫手抓肉,还有风干肉有些人吃不惯,就是把羊宰杀以后,在外面风干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在餐馆做各种各样的菜,这种手抓肉融合了内地的风格,加了葱、大蒜加了酱油醋之类的,跟内地吃到的一样。在高原,饭得好好吃,喝也得喝饱了,但是就是酒不能喝,高原5000米的地方,喝酒的时候大家都有默契的,当地政府请客也不劝酒。高海拔的地方,特别5000米的地方,要不饮酒或者少饮酒。
  走不远就见到这个牌,国家级羌塘自然保护区,在往北就是核心区了,羌塘高原面积60万平方公里,它的面积是多少29万多平方公里,号称30万平方公里,占羌塘高原的一半。我们那个县城就在保护区内,核心区可能不到10万平方公里,这是它的边界。再往里走是不能随便走的,要到自然保护区林业局去办手续。
  这里没有路,非常非常难走,当地政府想开发这个地区,正在修路,这里到处是都是河沟,到夏天的话这些路是不能走的,冬天河里的水都冻成冰了才能走,夏天非常危险。这里面还有暗流,有时候为了工作的进度,需要晚上赶路,藏族人有一个说法,早上起早,晚上睡眠早,如果天亮出发,天黑之前就要睡眠。我们汉族同志就是不信这个邪,有时候就出问题,晚上赶路,黑色的这是河,要是从外面往里开,过河的时候我一看不对,赶紧紧急掉头,司机刚掉个头就栽下去了。这是我们摄影师记录我的车掉在沟里一瞬间。当时情况不明只能的第二天早上看情况。 这个车当天就没弄出来,弄了两三天才弄出来。到县城另外找车,我跟林业局很熟,在当地找了车把它拉出来的。为什么弄不出来,为什么陷进去?这是冬天10月份这里有温泉,如果还冻实一点,根本就看不见,如果从这上面过陷下去就出不来了。我们弄车的时候可以站在水里面,几分钟脚下面就结的冰,不敢上来,只能在水里面,上来的时候把脚擦干,把袜子穿上,不敢赤脚上来,一上来几分钟就冻成冰了,到水里很暖和。出发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一辆车和我们的的遭遇相同,不过那辆车一直在冰河里没有出来,因为冬天的时候冰冻了出不来,夏天冰化了车进不来,估计这个车就永远留在这个地方了,再也拔不出来了,最后越陷越深成为文物。
  最后终于看到了号称"世界上第三大冰原"的普若岗日冰原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第一大冰川群。这块是戈壁滩没有路,你自己对着方向走就行了。看前面是什么?沙丘,这很奇怪的,开始觉得很奇怪,世界上其他各地冰川,还有我们中国的很多很多冰川,绝大部分冰川前面是河流湖泊,这个地方是戈壁沙丘。为什么有这样的沙丘,其实想了想也挺正常的,因为这个地方温度非常低,也非常干。年降水不到200毫米。我记得哪一年去的时候,起风的时候我眼睛睁不开,即使背对着这个风我满嘴都是沙子,比北京风沙要大多了,一个是干,一个是冷,再风大,这还不能称为沙漠叫冷沙丘。
  这是单主编想体验一下沙丘上留下足迹,不过这足迹很快就会被埋没掉。花果山有个水帘洞,普若岗日也有帘洞是冰帘洞,我们北京冬天屋檐下有滴水,那叫滴水成冰。我们在这也可以看到,这个冰川溶水下来很快冻结成冰了,形成像冰帘一样的。这是2006年去考察的,这是北京大学的博士生,他看到仔细观察说要是水晶就好了,要是水晶就发财了。
  还有发现,姚院士是非常严肃的人,你看这次他笑了,找了什么宝贝?一个冰川擦痕石,他觉得很兴奋,正在琢磨是什么原因,接下来向单主编解释。大家可能没去过冰川,觉得冰块很纯净的,实际上这个地方冰是脏的,里面还有石头渣子,我们叫冰丘。你看这一层冰一层土,这是怎么来的?冰川到前面的时候冰川在运动,到前面的冰川冻住了不动了,后面的往前推,一推推不动,冰川就起来了,把下面的土带上了,经常看到一层冰一层土的现象。这个土里面还有石头,化了以后阳光一照就掉下来了,你看这个石头一个告诉我们冰川到这个地方来了。之后我们把石头的皮剥下来了,送到美国去测年代。由于国内测不出来,我们只能送到美国去。年代测出来以后,我们就知道当年冰川到这个地方来的时间和面积。
  刚才看到了冰帘洞不典型,这个就典型了在洞里拍的。你看这个洞里面不能随便进,很危险!你看垮下来的冰,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垮下来,一旦垮下来就有生命危险。我们知道现在的冰川面积在缩小,其实在自然界里面,冰川经常变的一会大一会小,几十万年间冰川是有进有退的。我们采过样品的,过了一段时间天气暖了退了,温度升高了,天气变冷了冰川又前进了,一会退一会前进是经常变动的,这几十万年以来,人类还是在地球上,还是活的好好的,我提醒大家要重视全球变热,但是不要过于担心,过生活的生活,该工作的工作。
  刚才我说了为什么这里有冰川我还没有回答,也许大家心里有这个答案了:这个地方是靠极低的温度维持这个冰川的存在。地面的温度是零下10几度,姚院士亲自动手量这个冰川长度的变化,这是2000年做的记号,2010年的时候冰川退到这个位置上,用皮尺量了一下这个冰川退了多少,量了好几个点,这个大石头也是当年留下的痕迹。这个冰川退了10米,10年退了10米,也就是说一年退1米,比我们想象的小多了,喜马拉雅山山谷冰川,每年退缩的一般在几百甚至一两公里左右。
  我们看到冰川退的确实慢,但实际上冰川还有变化,我拍了几张照片,这是2000年拍的,2006年拍的,2010年拍的,直观上看,它在变薄。
  这是我们所里的号称拼命三郎,他拿着GPS测量冰川表面起伏,当时张书清跟着他测量,这的测量不是一般的测量,不爬到顶就不干了,他是爬到顶又爬下来,来回测,最后我们张摄影师累的爬下来了,他说他都快哭了,那天晚上是12点下来, 我们都非常担心,他就是个拼命精神。
  当地我们向导他也在爬,你看拿着根子开始爬,你看快爬到顶了滑下来了,头朝下滑下来了,不是很好爬的,但是我们的田三朗上去了,但是这次非常遗憾我们摄影师干别的事情去了没有上去。其实冰川还在变化,冰川变化都不一样的,刚才我们看到的冰川砂子少,沙子多的冰川变的变化大一些。这个冰川彻底分开了,突然一下子退了就断开了,这个冰川更 脏变化更大一些。我很感兴趣,成为一个孤立冰山要花多少年才彻底消完,所有的冰才化掉。
  当地县委书记,带着我们去考察,还给我们背上水,他对我们这么热情?因为双湖是那曲地区最偏远的县,是西藏最贫穷的县,大家都希望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希望这个地方发展起来。西藏有两个支柱产业,一个是牧业,一个是旅游业,他希望通过旅游业把当地经济弄起来,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这个想法确实挺好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不断的开发,大量游客去了以后,把动物惊扰了,环境破坏了,资源也就不复存在了。如何要保护这个资源,开发和保护怎么结合起来。这是让大家头疼的问题。我希望以后大家有机会去那个地方,不要惊扰野生动物,要爱护保护那个环境,只留下您的脚印 ,谢谢。
  主持人:感谢易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演讲,下面是互动环节。
  提问:西藏有个喇嘛他在国外推崇的就是藏族,他就说汉族人没进西藏之前,本来西藏很干净,汉族人一进来就把环境污染了,现在很多人去旅游很多人去科考,对这种环境到底有没有破坏?
  易朝路:我觉得对环境的破坏,不可逆的破坏是不存在的,我说的不可逆的破坏就是西藏公路修建的时候改变了它的地貌,改变了河流的流向,这个是实质性的破坏。游客去的时候确实有一些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措施补救的。游客去的时候主要是乱扔垃圾,另外人去多了,还有就是对草场的践踏,这也是一个问题,特别是无人区开发,还是要有规划的,让游客约束在道路上行走,不要随意影响这个野生动物。
  提问:我去过西藏,非常惊心动魄,因为高原反应特别厉害,差点半途而废了,当时临时改变行程去了林芝,到了林芝之后缓过来了。我想问一下,您今天讲的地方都是海拔4000、5000米的高海拔地区,请问怎么适应高原?
  易朝路:高原有几个方面可以适应,您刚才说的方式非常好,我建议大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条件,第一次去坐火车去,或者先飞林芝慢慢适应,你那个方法是对的。从格尔木出发到拉萨坐火车也能适应。去了真正的高原上之后,不要过于兴奋,不要蹦跳,如果过度了当时就会出问题。还有一个建议,在拉萨头一顿晚餐不要吃多了,因为高原上氧少了,当你吃东西吃多了,导致你大量缺氧,你吃点容易消化的东西就好多了。
  提问:您怎么看待西藏冰川矿泉水那个事?
  易朝路:我不知道具体的细节,我要回答的话,我还不知道具体的细节。
  提问:把西藏冰川水做成矿泉水拿到外面去卖?
  易朝路:这是不现实的,商家也没有把冰川冰化了变成矿泉水,这是商家炒作,说不好听这是骗子,不可能把冰川的直接化成水做成矿泉水,因为大家看到了冰川的冰是很脏的,要化成水还要过滤,成本就高了,实际上他用的是冰川下面流下的地下水,渗下来到河里面打井取那个水,也就是说那个水取的水源是冰川溶水水源,其实那个水并不好,经过过滤那个水才好。
  提问:从2008年之前就有品牌的矿泉水,号称5500多海拔的那个,2008年我们看网球的时候,现场发过那个水,据说销量还挺大的,听说对西藏的环境影响很大?
  易朝路:开发的时候是不是在冰川前面把冰川下面的河流破坏了,人上去以后把那个地方小环境破坏掉了。我觉得不会直接把冰川化成水,那个成本太高了,也不值得也没有必要。把冰化成水,要化很长时间,把里面的沙子过滤掉也要花钱,并且大气里面也有污染,把那个渣子去掉还得花钱,还不如取地下水,经过自然过滤那个水质好,成本也低,那是炒作的概念我觉得那不是真实的,我干这一行的,确认那是不是真实的。
  提问:您刚才说的那些冰河样本是怎么取出来的?
  易朝路:冰的样本用钻机打的。
  提问:不污染吗?
  易朝路:那个钻是合金钢的,那个是不会污染冰,那是不会污染冰,要把这个冰心取出来,取走一块。
  提问:什么时候去普若岗日冰原合适?
  易朝路:我觉得是春秋去比较好,6月份、9月份、10月份比较好,7、8月份冰溶水太大,基本上去不了。
  提问:川藏西藏我都去过,有冰川的地方都有温泉,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
  易朝路:冰川发源表面是比较平的,地下活动很活跃,有很多断层,就会有裂隙,就会有水渗出来,地热就会把这些水加热成为温泉,这就是你看到很多温泉的原因。
  提问:您在青藏高原科考的经验非常丰富,随着西藏旅游的开发,很多人去西藏做生意,我一个朋友研究生的研究区也在西藏,我想问您一下,作为内地人去西藏并长期住在西藏,对人的背还有心血管有影响吗?还是说因人而异?
  易朝路:我不是做这个研究的,我自己感觉到会有一些影响的,按照科学规律,你在上面待一段时间再下来会好一些。
  提问:我看到有特别多的盐湖,海拔那么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盐?
  易朝路:从地理的角度上讲,那地方是干,水会蒸发,盐随着河流会到湖里,水来的少了,蒸发多了,里面的矿物质越来越多,积累起来就成了盐湖,盐湖不是一天10年形成,也许经过了几百年上千甚至几万年才能形成。
  提问:现在冰川溶化的越来越严重了,现在林芝在修水电站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易朝路:修水电站是截留水源,你是说修水电站跟冰川有什么联系,如果水电站修在冰川下面,才会影响冰川。一般来说修水电站是截河流,截断河流不会加速冰川的退缩,如果说湖泊面积大了,我个人觉得,可以反而可以减缓冰川的退缩。
  主持人:我们由于时间关系,已经快到点了,如果还有问题请在私底下请教易老师,非常感谢易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讲座,谢谢。
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8018085号
上海浦东张杨路500号时代广场20楼 (200122) 电话:(86-21)58368998 Email:service@xqfun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