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不差钱”不容易 警惕三种情况让你花光退休金
[ +  文字大小  - ]

    (文前提要)退休计划开始太迟,投资过分保守,对未来费用和收入估计过于乐观,都可能令你的退休生活出现钞票“不够用”的尴尬情形。

  大部分人都想“乐享退休时光”,甚至可以做到提前退休。实现这类愿望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退休金储备。

  但在制定退休计划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根据自己一些不切实际的主观想法,做出不合理的决策,从而影响了自己退休目标的实现,每每让自己陷入钞票“不够用”的尴尬局面中。

  退休计划开始太迟

  杰瑞在1月上旬刚刚度过了自己的四十周岁生日。他是一名苏格兰人,但最近十多年来长期在亚洲地区工作,现在上海担任跨国企业的管理人员。他的理想是在50岁生日之际实现退休,回到故乡的高地和海边,和家人及老友一起生活。但在吹灭自己的40岁生日蜡烛之际,他突然意识到,距离自己的退休计划已经只剩下10年不到的时间,但自己的退休资金储备似乎还未正式开始启动。

  和杰瑞一样,人们往往忽略了退休时间的“很快来临”。直到某一个重要生日出现,才恍然大悟,但可供准备退休金的时间很可能已经所剩不多。

  特别在许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看来,在他们这样的年龄就开始为退休生活做准备似乎为时尚早。的确,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财务负担往往比较重,例如结婚、生育子女、购房、偿还教育贷款等都需要花费大笔资金,因而通常无暇顾及自己看似遥远的退休生活。这样做的后果是,年轻人会推迟开始制定退休计划的时间,例如推迟到40岁左右。

  然而,这类推迟行为最终会对退休目标的实现带来不利影响。因为他们的退休规划开始得越晚,当他们退休时就越可能会面对更大的财务困难,或者为了弥补退休资金的不足而不得不推迟自己的退休计划,不得不延长自己的工作年数。

  对收支估计太过乐观

  还总会有一些人对自己退休后的经济状况过于乐观,他们往往高估了退休之后的收入,或者低估了退休之后的开支,在退休计划上过于吝啬,不愿意动用太多的财务资源。

  造成这种乐观估计的原因有多种,例如认为退休之后的社会保障、养老金计划或者投资足以保障自己的退休生活,认为在退休之后生活开支会显著下降,认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障能够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等等。当然,人们在退休计划上的吝啬表现也可能是因为别的原因,比如家庭负担过重或者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有些人崇尚及时行乐,而较少考虑未来)。

  为此,在估计未来的收入以及退休后所需要的各项费用时,我们应该对各项因素都进行比较充分的考虑。比如,多问问自己,退休之后生活方式是否会较退休前有较大改变?如果生活方式基本不变,哪些费用可以节省下来,哪些费用会增加?

  再者,去充分了解一下,自己参加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到底能在退休后给予多大比例的支持?是否有渠道可以进行比较精确的测算?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变化趋势是怎么样的?

  又比如,多补充学习一些退休计划相关的知识,多了解一些有关通货膨胀、货币时间价值等方面的概念和知识。

  同时,最好还能够对配偶和儿女等家庭成员的经济、工作和身体情况进行仔细梳理,看看自己退休后是否还需要对家人提供经济资助?如果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需求,那么也要把这些费用单独列支出来。


  投资理财过于保守

  与前两种情况相比,为退休计划进行的投资过于保守更为常见。毕竟,投资总会有风险,人们往往不愿意拿自己的退休生活做赌注,因而更加倾向于谨慎、稳健的投资方式。

  然而,谨慎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过于保守就会以牺牲回报率为代价。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把自己的退休计划仅仅当作储蓄账户而不是一种投资工具,他们往往把几乎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低风险、低收益率的资产中,例如定期储蓄、国债等。

  理财专业人士则认为,虽然我们一再强调退休金需求的“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退休储备金的理财应完全排斥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投资可以获得合理的回报而又不必承担过大的风险,那么这样的投资在退休计划中是可以考虑的。

  总的来说,从长期看,过于保守需要承担极大的机会成本,因而通常是不划算的。

  为此,我们建议最好能采用多元投资来准备退休金,而不是进行单一的存款储备。

  再者,我们建议保留一定比例的股票,而不是全盘卖出。传统观念往往认为,随着退休年龄的临近,人们应该逐渐卖出股票,买进债券。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千万不要将股票全盘卖出。

  即便在我们即将退休或正式退休之后,也应该保留一定比例的股票。

  我们通常假设退休人员非常不愿承担风险。但事实上退休人员对于熊市经常比年轻投资者更加无所畏惧,因为他们拥有更长期的投资经验。

  另一方面,不同的股票本身也有不同的风险等级,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和构建不同的股票池组合,通过不同的仓位增减,在不同的阶段改变和改善其风险特性。为此,股票并不一定同“高风险”挂钩或等同。事实上,长期(如十年)坚持投资股票的风险并不一定有多么高,反而可以作为一种获取稳健收益的手段和工具之一。

  诚然,股票投资可能面临着股价下跌令退休资金缩水的风险,但退休人员往往还要面临其他风险。比如,在20年至30年的退休生活过程中,通货膨胀可能给你的生活成本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你的投资综合回报就要超出通货膨胀率──这也就是你的退休资金储备中需要持有一定比例的股票的原因。

  相关链接:影响退休规划的7个因素

  1、父母

  父母能确保你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将来的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他们还会送给你一份又一份值钱的大礼,甚至丰厚的遗产。最终。他们言传身教的理财观念是比遗产更重要的一笔财富。

  父母有没有鼓励你定期储蓄,谨慎地投资?他们会不会算计汽车、服装、豪华假日的开销?你辛辛苦苦为退休攒钱的种种努力很可能就体现著父母的理财习惯。

  2、事业

  薪水越高,积累财富的能力也就越高。但是,挣得多并不意味著就能提前退休。事实可能恰好相反。

  这倒并不全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退休前的高品质生活标准,主要是因为你的收入越高,社会保障返回给你的退休福利占退休前收入的比例就会越低(养老替代率低)。结果就是:你要比那些习惯了挣得少花得也少的人攒下更多的钱才行。

  3、住房

  这是人们会做的几项重要决策之一,甚至都没领会到有多重要。会买大房子?还是不会?通常,房子越大,房产价值越高,而且比较利于养老居住地的灵活选择,或是到时候将房子变现为可观的养老资金。

  4、子女

  养育孩子的高成本是显而易见的。身为父母有很多乐趣,也清楚其中的花销。除此以外,还有大学学费、婚礼开销、帮忙交房款的首付……天知道还有什么名目。大多数情况下,养孩子会让你晚退休。

  5、离婚

  并不是鼓励大家维持痛苦的婚姻,但有一点必须弄明白:离婚会破财──从而推迟你的退休日期。

  6、爱好

  闲暇时间你都干什么?如果你现在大把花钱去旅游、外出就餐、打高尔夫、逛商场,那么一旦退休花得可能更多。毕竟,退休以后,一年365天你随时可以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人们往往会说退休以后开销会减少,但也许并不会如此。。

  7、健康

  如果你定期健身,看来就要准备过一个漫长的、相应也就很花钱的退休生活了。还有更复杂的。如果家族历史和自己的健康状况预示你会晚年健康,那就应该多多存钱,攒上足够你花25年、30年或者更多年的钱。也许这就是所谓“活得太久”的长寿风险。

  但反过来看,如果你超重、从不锻炼、每天一包烟,还是需要存下一笔可观的钱。因为你退休后的时间可能并不长,但恐怕更花钱,因为患上各种老年病的几率更高,甚至可能还要支付一大笔长期护理费用。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快乐定投:月光族也可有“基”理财    
        ●储蓄炒股投资买房三不误 工薪层精明致富经    
        ●经历3个月低迷后二手楼市回暖 买家已心有所动    
        ●80后理财节约“活钱”是大计 少存定期多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