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山彝族自治州贫困小学考察实录 |
||
|
||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自古以来,凉山就是通过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如今的凉山州亦然拥有着富甲天下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及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 但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凉山州的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在其所辖的17个县市中就包括喜德县、普格县等11个贫困县。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山民们,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者比比皆是。 尤为令人痛心的是,生活在山区的孩子们也不得不过早承受生活贫困之苦。为了维持生计,一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不得不承担家庭的重负,而为了不再重复父辈的命运,教育,成为了他们改变贫困命运的必经之路。 虽然在国家针对贫困生现象实施的“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的扶持下,山村的孩子们上学读书已经不再是一种奢望,但由于教师资源的匮乏,许多孩子们无法享受高质量的教学;由于学生宿舍的短缺,步行上学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孩子们大多无法在学校内寄宿;由于图书资源紧缺,许多孩子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由于教学设施的简陋,一间局促的教室甚至不得不容纳超过百名学生…… 2008年5月,兴业基金协同四川省西部发展与研究促进会派出助学小组走访了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山区的部分贫困小学,那里稀缺的教学资源、困窘的生活状态以及孩子们纯真而充满期冀的目光深深的触动了我们。 我们由衷地希望,尽我们所能的努力可以来帮助这些为了汲取知识而努力的孩子们,帮助这些为了乡村教育事业而付出青春的老师。我们相信,壮美雄奇的大山不会阻断这些孩子们探寻知识的道路,而对教育的扶持,能够真正改变这一方水土贫苦的命运。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