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博馆馆长杨志刚: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
||
|
||
博物馆作为城市历史的记录者和展现者,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不仅仅为今天的城市记录过去,也为未来的城市留存今天,并联系和展示历史与现实间的关系,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有人说,要想知道一个城市的文化,去它的博物馆吧;想知道城市的内涵,去它的博物馆吧;要知道城市的气质,去它的博物馆吧。 6月27日这个周六的下午,我们邀请到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来到了“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兴业全球基金上海站专场,亲自带我们走进上海博物馆,让大家了解到上海这座不得不提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幕前幕后的故事。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4万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收藏了来自青铜器之乡—宝鸡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铜器,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在全球艺术博物馆中排名第23位,位列中国第二,并且2014年全年参观人数首次突破了200万人次,在全球顶级博物馆中无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杨志刚馆长特别向我们介绍了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大克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是西周孝王时期所铸的青铜重器,1890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气魄雄浑的大克鼎,纹饰也精美绝伦,大克鼎铭文共28行290字,记载了周天子对贵族“克”的册命辞,字体圆润古拙,又不失劲健,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大克鼎原为收藏家潘祖荫收藏,1951年捐献给了国家,成为了上海博物馆中最重要的文物。 在杨志刚馆长看来,博物馆的核心产品就是陈列布展,要向公众源源不断地推出一流的展览,它最终体现了博物馆的存在价值。杨志刚馆长向我们一一细数如何面对观展大客流,创造更优良的博物馆氛围?如何发展文创衍生品?如何盘活库存文物?此次讲座他为我们诠释“守正、开新、协同、引领”八字办馆理念,他说“现代化管理体系、充满精神活力的人才高地、极具传承创新能力的学术高原,最终都是为了源源不断推出一流的展览、最好的展览。”通过两小时的精彩讲座,我们深信,上海博物馆不仅能够让人领略到展品之美,更能够成为建设城市发展新体系的文化驱动力。讲座的最后,杨馆长认真回答了听众的热烈提问,互动气氛热烈,听众获益匪浅,让作为主办方的我们更加认同了举办这类活动的意义。 兴业全球基金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推出“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兴业全球基金专场”系列讲座已经第四年了。过去三年多,以“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为主旨开展了和地理相关的考古、探险、摄影等主题讲座60多场,为促进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多元化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