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全基金乔迁: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
||
|
||
在兴全基金的会议室里,见到了收盘匆匆而来的乔迁,看上去,这是一位典型的温柔秀气、文静内敛的江南女性。但短暂几分钟的交谈之后,不难发现这是一位对股票对投资有独立思考,透露着果敢与坚韧的专业投资者。 谈起股票,乔迁像一位猎人,耐心等待并善于定价;谈起生活,又是一位钢琴造诣很深,善于平衡家庭工作的可爱女性。 在乔迁的视角里,投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她相信,不断追求卓越的基金经理,科学且坚定的投资理念与投资品格同样重要。
在中长期投资的文化中,乔迁始终寻找长周期对股票合理定价的方法,“要获取长期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就要有比市场更准确的定价能力”,这种“更准确的定价能力”乔迁认为首先是对投资标的的深入了解。“我会长期跟踪和研究一批公司,来形成比市场更强的定价能力,预测企业发展方向和速度,要有对企业长期跟踪下的深入理解和敏感性。” 其次,乔迁经常谈到对细节的把控,认为洞察力也是合理定价的前提,“细腻的心思是做好投资非常重要的品质”她如是说道。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掌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投资门槛,而会计专业毕业的乔迁对财务数字背后的隐藏信息和关联内容更为敏感。 另一方面,“合理定价”的能力又在不断坚定、完善着乔迁的长期投资理念,成为其震荡波动中的“定心丸”。“一个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是不断波动的,但是对我来说,只要底部是不断上移的,不改变长期发展趋势方向,中间的波动部分有时连公司都掌握不了。要做的就是持续不断地结合基本面波动做区间内的合理定价。”
乔迁坦言,自己是个“自下而上”的选手。“除了自上而下的行业配置,我更看中公司本身,每个行业都会有高性价比的优秀公司出现。”所以她会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个股研究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属于均衡配置的风格。 与此同时,乔迁也承认消费品行业是自己有相对优势的能力圈。在成为基金经理之前,她做了九年偏消费品行业的研究员。“消费行业的赛道很长,公司一旦构建出‘护城河’就可以相对稳健的持续积累优势,从国外资本市场来看,长期跑出来的大牛股消费品企业占据了很大比例。” 基于此,乔迁在构建仓位的时候,首先选择中长期的品种作为主要底仓,而在中长期品种中,消费品又是乔迁最为熟悉,且比较有信心战胜市场、获取到长期超额收益的部分。 BBC去年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其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描述:在全市场几千只股票中,巴菲特选取的股票仅有区区20余只,而这些都是巴菲特极其熟悉的品种。至于科技股的投资,巴菲特并不是最先吃到“苹果”的人,随着能力圈的渐渐扩展,巴菲特依旧在苹果等科技公司的投资中收益颇多。 乔迁也要求自己以合适的节奏拓展能力圈。“对于自己的能力圈,要善于不断反思、总结和积累;而拓展能力圈,需要有包容的心态,变通的思维,以及发展的眼光。”在能力圈之外,乔迁认为“除了投资技能外,不可或缺的是要有好的平台,丰富的信息来源,强大的研究支持,合理的投资体系和良好的投资框架”。乔迁提到,基金公司的投资文化、投研平台,以及研究员的能力支撑,也是基金经理不断拓展能力边界的核心力量。 攀谈中,乔迁常常提及的一个词是“沉淀”。“兴全鼓励大家去看一个长期的东西,不要求在短期追逐热点,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在她看来短期博弈对投资能力塑造的有效留存较少,可能会降低对公司内部真实情况的判断力和决断力。“投资的基本技能是普遍的,但艺术性是最难量化和把握的,需要岁月的打磨和沉淀。当时间拉长,投资心态放好,注重长期积累,会发现比较容易选择买点,从而争取超额收益。” 除了稳扎稳打的品格深入兴全人的投资品格之外,乔迁认为风控意识可以说是兴全基金另一个鲜明特色。在乔迁看来,安全边际非常重要,“长期来看,就是在每一个关键点都不要犯大错,不要抱赌博的心态;在每一件或大或小的事情上都要注意风控”。也是因为强烈的风控意识,兴全基金素来不博一时之先,在基金经理的考核机制上追求大概率获胜的长期投资理念。 “务实是兴全人的共性,同时非常强调在有效的自我驱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选择中长期最有效的方向与方法。”乔迁如是说道。 |
||
[收藏本页]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