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喜爱拿破仑的杨东:先为不败 而后求胜
[ +  文字大小  - ]

当我开始打算写战略会见厅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访问了他。

 

但拖到今天,却变成最后一个才把他写出来。

 

世事无常。

 

直到最后一刻,他还在说,很多思虑不成熟,比如战略、比如方法论,可否通融,可否不写?

 

我用了一个特别的方法说服了他。也成全了我。

 

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也正如这个市场上有很多对他的赞语。

 

我的一个好朋友,他现在是私募业响当当的领军人,这样评述说,“他可能是唯一一个以业绩导向的基金CEO”。

 

我想他以及他这个公司是配得的。

 

他很谦卑。

 

他领导的这个公司业绩已经有目共睹,但他很平静。

 

他诚然经历过投资市场的刀光剑影,经历327,经历696,经历群庄乱舞的年代,但就在那样一个历史吞噬英雄的时代,他连续10年不曾失手。

 

今天,他把奇迹继续带给他所服务的这家公募基金公司。

 

他懂得放手,把投资的权限尽量交给年轻人;他希望同事自我驱动,要自己想问题;他希望公司正直、有活力、有创造力、有学习能力。

 

他为员工创造极好的氛围,“人的一生很长时间在工作中度过,怎么能不追求快乐工作呢?”他相信愿景,但他更愿意享受过程。

 

他的员工也深深喜爱这家公司,你也很少听到他们离职的传闻。

 

他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在他的办公室摆的唯一一幅画,就是他女儿做的归牧图,意境优美,童趣无限。

 

他的偶像令你吃惊,是“荒野雄狮”拿破仑,他童年时曾有军人的梦想,叱咤沙场。今天,他把拿破仑全身铜像放在书柜,转身在基金业“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我不用多说,让我们走进兴业全球基金总经理杨东的对话吧。

 

 

理财周报:谢谢杨总能够接受我们的访问。兴业全球基金从2004年成立以来的业绩一直非常出色,大家都迫切地想知道,你的武林秘笈是什么?

 

杨东:呵呵。谈不上秘笈,可能与我们这个团队一直做投资有关吧。

 

从当年的兴业证券开始,我们投研团队中的核心力量一起共事了多年,大家都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2004年兴业基金成立的时候,我们清晰的思路就是必须先把业绩做好。

 

因为我们都是做投资出身,也让我们能够沉下心来研究一些本质的东西;同时,我们也能邀请到真正的投资高手加盟我们团队。

 

有的时候,一个公司水平可能只比另外一个公司好一点点,但表现出来差别很大。具体说我们为什么业绩好,我们有一些无形的地方要做的好一些,当然运气也不错。

 

理财周报:我访问过很多大基金公司的CEO,大家都很关注兴业。

 

杨东:兴业持续业绩不错,累积效应开始出来了。但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受外界压力的干扰,尽量做好事情就行,也要考虑会有不顺的时候。

 

理财周报:但我想你应该也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兴业业绩很出色,但规模不大。所以有人说兴业是一家不在乎营销的公司。

 

杨东:我觉得资产管理行业最大的驱动力是业绩。

 

没有这个支撑,规模最后还是要回去的。如果还要回去的话,我们当然不希望是向上去后再回来,这样对士气会有挫败感,对公司也有太大压力。所以我们还是踏踏实实地上去比较好。

 

还有一点,我们希望规模是自然的成长,有机的增长,不要去狂砸钱,或给渠道极高的激励去刺激规模,这样没什么意义,不长久,也没什么必要。

 

我们比较好的一点是股东没有给特别大的压力。股东也明白,如果你通过不惜成本来扩大规模,对股东也不是件好事。

 

还有一点,因为中国的市场不成熟,持有人也不成熟,容易做大规模的时候都是过热的时候。我们特别不希望持有人买了亏钱以后骂我们,我们还是希望他们挣了钱满意后再不断投入。

 

这个行业还很年轻,时间很短,很多规律和外面也不太一样,有的时候跟运气也很有关系,比如发行的时机就很重要。发行的时机也不是你能决定的。自然成长就好。

 

理财周报:我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现在是私募的大佬,他认为你是业内唯一一个想追求以业绩为导向的人,是什么信念让你一直坚持下来的?

 

杨东:是吧?替我谢谢他。

 

 

理财周报:你现在的团队能支撑的规模是多少?

 

杨东:这个很难说,我觉得支撑多少规模有的时候还不全是团队问题,还有市场问题。所以说包括将来如果资本市场没有很好发展或者说资本市场弄的不太好的话,可能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制约。比如说市场规模很小,基金就很难运作大规模。

 

还有,如果整个A股长期来说没有明显的投资价值,也很麻烦。如果基金行业总体上不能帮助持有人赚钱,这个行业能有什么前途?

 

理财周报:这么说,像现在这样的情况,是没有多大投资价值吗?

 

杨东:现在整体来说A股投资价值不明显。如果从长期投资看,就比较担心。

 

现在成长性的公司估值都很贵,估值低一些的公司又基本上在一些传统工业、传统原材料等,未来成长性不足。

 

基金资产总规模有2.6万亿了,给持有人的回报一定要来自上市公司的成长和创造,得靠赚公司的钱,而不是赚人的钱。

 

所以我支持尽量多发股票,这个是对未来非常大的好事。

 

理财周报:我特别想知道,你是怎么来判断市场的投资价值的,你判断的框架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你曾在6000点公开发表文章提出泡沫随时会破裂。

 

杨东:前两年我们判断会是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索罗斯就有个大起大落的分析模型,他的反身性理论认为市场基本上就不会均衡,泡沫会此起彼伏,及时识别泡沫的产生,参与泡沫,并在泡沫破灭前退出,是他们的一个主要方法。

 

A股来看,今后肯定不太会再出现2006~2009年那样的大涨大落的行情了,波幅会变的小很多。

 

理财周报:你的意思是,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杨东:肯定是不如20062007年了,好好运作,正回报应该还有。当然,理论上也不能排除过了几年后,再来一个日本式的泡沫,如果那样的话绝对是一件惨事。

 

理财周报:你比较推崇索罗斯?

 

杨东:实际上索罗斯最擅长宏观判断,中国很多人都想学巴菲特,但巴菲特其实是极难学的。

 

 

理财周报:我上次见你的时候,你当时说布置你的员工很多课题,其中有一个我记得是让他们计算基金公司所有首发规模的合计与现在的规模做一个比较。我想知道,你最近安排了哪些课题?

 

杨东:有时想到或是感兴趣,觉得有意义的课题,就会交代他们去研究。

 

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叫专题研究及金融工程部,因为我们要研究很多方面的课题。最近我让他们看国内的资本证券化水平,按行业、地区、所有制来划分,看还有多少资产没有进入资本市场,这个也可以用来帮助衡量股价水平的高低。

 

理财周报:这些课题的用意是什么?

 

杨东:有时候是先有结论,然后去让他们论证,看看结论是否正确。但也有些时候,课题做出来推翻了结论,或者没有多大用处。

 

课题对宏观方面的思考很有帮助,也用来验证一些趋势判断。比如我最近让他们分解中国与美日多国的GDP的构成,及随经济发展构成比例的变化。

 

理财周报:如果最后得出了一致性的结论,你怎样把它运用到投研上去?

 

杨东:我会和投研部门一起交流。

 

理财周报:据说你们是唯一不设立专职宏观研究员,也没有设策略分析师的基金公司。

 

杨东:我们的研究员只对行业和公司进行研究。策略报告我们以前都不太出,后来也出,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逻辑推理,是前提,而不是看它的结论。

 

但大多数人只关心结论。股票市场能掌握一个大的轮廓就不错了,要有好的分析框架。如果追求分析到具体多少点,意义并不大,但客户关心具体点位。

 

理财周报:很多基金公司老总都喜欢把自己当成是投资总监的角色。我想你是真正的投资家,却要面临管理者的角色变化。

 

杨东:做负责人一定不能管得太细,我是让基金经理有很大的权限,让基金经理充分负起责任来,同时他也会承担大多数压力。

 

作为管理者,我的观点是:1.你要充分授权,充分授权对他们开展工作对他们成长都很有帮助;2.有些人做得挺好的,有的方面我不擅长,我就会依靠他们,我不会过多地去管,比如市场方面我管得就比较少,专业的分工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3.我们的基金经理,好几位都是经历过市场考验的,我觉得很放心,确实有很强的投资管理能力。

 

现在我只负责安排哪只基金由谁做基金经理。选基金经理要比较慎重,换人更要慎重。

 

理财周报:在大类资产配置上是不是会通过投决会机制来协调?

 

杨东:初期投决会管一些,现在通常情况下,资产配置由他们报方案,投委会认可,配置的范围权限比较大。

 

理财周报:对研究员怎么管理?

 

杨东:兴业全球一直鼓励投研人员要有思路,要有观点。不要写了报告没有鲜明观点,要有独特的思路,结论错了无所谓,就怕没有东西。

 

鼓励他们要把自己的观念阐述出来。实践是检验的标准,但在股市中这个实践不是指一次的对错。可能分析错了,最后结果对了;也可能分析的很好,结果却错了,因为有小概率事件嘛,所以股市中一两次的实践不能检验对错。

 

 

理财周报:大家对你个人的投资经历很敬仰。你在兴业证券自营部曾经10年连续没有亏损,很辉煌吧?

 

杨东:1992年到2001年,兴业证券连续10年自营年度都盈利,一共十来个亿吧。我们那个时代是长虹、海尔的年代,是小盘股、庄股的年代。我2002年开始抽出来筹备兴业基金。

 

理财周报:那也是庄家吕梁的时代。

 

杨东:是啊,我们都是小人物。

 

理财周报:你过谦了,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大鳄。

 

杨东:很多人永远离开了市场,也有不少人深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我也经历了一定的转型。

 

理财周报:你在1996年就开始实际负责兴业证券的投资部,当时才26岁,非常年轻,是谁把你带上投资这条路的?

 

杨东:我们那个时候,老一代没有接触过股票,年轻人机会多,刚毕业就被推上业务一线。我写大学毕业论文时有一位老师对我帮助很大,他对股票很有研究,曾经买过200张认购证,赚了100万。

 

理财周报:后来你筹备兴业基金,及至现在,你怎么评价在兴业证券那段经历?

 

杨东:学到了很多,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理财周报:从你1992年入行,到今天,你几乎未尝败绩。你的投资思想是什么?

 

杨东:也失败过,投资思想还没好好总结过。

 

 

理财周报:兴业基金第一只发行的基金是可转债,但效果一般。

 

杨东:我们对可转债市场非常看好,这个产品挺好的,严重的供不应求。

 

在可转债方面,我们虽然是游泳健将,可惜池子太小。

 

理财周报:兴业后来发的一些基金,比如社会责任、有机增长,都很有寓意,这也反映了兴业的价值观吗?

 

杨东:我们对新产品设计非常在乎,所以会不断地研究,比较国外的情况,然后开会讨论,平庸的产品不愿拿出手。

 

理财周报:你希望兴业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杨东:还在考虑。总的来说我倾向于我们将来不会去追求大而全。而且我们思考什么问题还是会经常回到本质上去思考,你发展靠什么,你要为持有人创造价值,哪些领域可以创造价值,如果回到这来思考的话,有些东西就不会很急。

 

理财周报:中国目前的基金行业,似乎都还没有到确定战略的时候。

 

杨东:现在做的好的基金,可以多关注海外,多学人家所长。未来的很多东西也说不太清晰,因为这个变数太大了,而且即使你成功了,路径也可能不是你最初想象的那样。

 

理财周报:兴业在业绩持续稳定优秀的前提下,你觉得什么样的规模比较适中?

 

杨东:如果我们能到前15我觉得也合适。这个也有个过程。

 

现在这个行业很透明,基金业绩的好坏可以通过公开资料比较出来的。有些行业产品好坏只有业内人士才知道,所以那些行业更需要品牌。但我们也需要品牌,因为投资者太多了。你要是做私募的话就凭业绩就可以,因为客户少而精。

 

我们也在建设品牌,但以后我们这个行业是靠口碑相传比较重要。未来的变局你无法想清楚,也有各种变数,但是如果业绩能保持就什么都不怕了。再一个就是如果大家能保持学习能力强,保持进取的精神,也不用太担心什么。

 

理财周报:挺有趣的,每年都有一两家基金公司冒出来,业绩非常非常好,颇有风水轮流转的意思。以至于有一个错觉,基金公司做好业绩似乎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杨东:是,一年好的概率还是不低的。你短期押中了哪个板块你就起来了,长期的话就很难了。

 

并没有刻意着力塑造什么,如果说品格,我想兴业是要做一个正直、有活力、有创造力、学习能力强的公司。

 

理财周报:我认真看了你们最近组织出版的《品格为先》,讲述美国先锋基金的成长历程。你本人为此书做了序言。先锋基金和兴业相像吗?

 

杨东:有些地方有点像,但是也有不像的地方,比如说先锋主要是被动投资,但我们风格偏向主动,所以文化很难一样。

 

我们作过一个课题,研究国外成功的公司成长路径模式,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关注了香港、韩国、美国很多公司,各家有各家的好,也没有哪一家各方面与我们很像的。

 

理财周报:约翰·博格尔提出先锋成功的关键是品格为先,这点你赞同吗?你希望兴业的性格或者品格是什么,你着力塑造的是什么?

 

杨东:如果说品格,我想兴业是要做一个正直、有活力、有创造力、学习能力强的公司。

 

正直的理解含义很多,首先希望员工做一个正直的人,公司要做正直的公司。

 

理财周报:怎么去判断一个员工是否正直?

 

杨东:一个是交谈可以了解一些,二个业内会有你的口碑,也许你的能力很强,但口碑不好就麻烦了。

 

理财周报:活力的公司是怎样的?

 

杨东:活力你可以想象成不断追求向上,希望每件事情越做越好,活力也体现在创造性上,不要太教条、太死板,而且希望员工是有内在驱动的人。

 

从这个行业的特点来说,优秀的人一定是要自发地去思想,去提升。

 

理财周报:兴业这样员工的比例应该很高。

 

杨东:大部分吧。至少我一直鼓励他们自我钻研精神,经常琢磨,主动去思考怎么去工作。

 

理财周报:这些品格反映出的结果是什么?表现出的是什么?

 

杨东:假如都是这样的员工,有这样精神的公司,你就不用太担心,况且很多东西在变的,包括市场也是一直在变的,如果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你可以不断去掌握新规律,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比如说做投资,有些人适合这么一种风格市场,有的人适合那种市场,换一种就不一样了。特别在中国的市场,因为中国的市场变化太快了。所以学习能力很重要。

 

理财周报:你在这本书的序言里提到几个矛盾的问题,最核心的是业绩导向和规模导向。兴业对规模压力不大,股东关心的是什么?

 

杨东:从规模上看兴业绝对值不高,但你可以比较相同规模公司的利润情况,我们的股东回报是相当不错的。

 

我们自己定的目标希望是每年都能够前进。我希望我们公司健康地成长,这是前提。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目标,就像一个愿景,但如果过程难熬,而这个过程又很漫长,你可能就无法最终实现目标。所以我们希望首先要享受这个过程。

 

理财周报:兴业除了业绩好,很多人都羡慕兴业的员工幸福感最高。

 

杨东:我们希望是提高员工的幸福感、满意度。我觉得,人这一生很多时间在工作,所以工作快不快乐很重要。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目标,就像一个愿景,但实现目标的过程是很长的,如果过程很难熬,就很难坚持下去。所以我们希望享受这个过程。

 

另外,员工对公司满意的话,他才会真正地对客户好,真的想把事情做好,回馈公司。

 

理财周报:有点像易方达?

 

杨东:据说他们每天都邀请中医过来给员工按摩。我们还做不到。我们每周二、四下午4点后允许员工提前下班去锻炼,单位报销。

 

理财周报:你们的公益活动做得也很出色。是怎么考虑的?

 

杨东:基金公司属于效益较好的行业。我们也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也有责任和能力为社会做一些直接回馈。我们现在每年可以从社会责任基金的管理费中提取5%投入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我们主要分两条线,一条是文化扶持,包括文化、音乐和科普,一条叫助学助教,像教师培训。让我们的价值观有所体现。

 

在内部我们也当它是一个业务。我们一般都是与专业公益组织合作,花同样钱达到很好的效果。做这些也是为了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不希望员工工作只是为了挣钱一种目标。让员工有参与感,参加公司的公益活动。

 

理财周报:你也亲自参加吗?

 

杨东:是啊,我会带着团队到乡下。我们几个副总现在都要求每年下去一次,大家积极性很高。

 

从小就有的心态,我自小就不是外向的孩子。现在是为了工作需要在改变,如果可以选择还是喜欢安静的生活。每个人个性不同。

 

理财周报:你有信仰吗?

 

杨东:我自己暂时没有宗教信仰。我们一个同事是佛教徒,很多公益活动的执行是她做的,有一腔慈爱与热忱。

 

理财周报:你对名利看得很淡。

 

杨东:应该是吧,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吧,就喜欢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东西也经历过了。

 

理财周报:你这种心态是因为你之前经历太多刀光剑影的生活,还是你本身就是这种心态?

 

杨东:我自小就不是外向的孩子。现在是为了工作需要改变了一些,如果可以选择还是喜欢安静的生活。每个人个性不同。

 

理财周报:你满意自己的性格吗?

 

杨东:到了一定年纪就知道了,人都有优缺点,我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优点,尽量弥补一下缺点。

 

理财周报:你很喜欢看哪些书?

 

杨东:现在都在看报纸,出差坐飞机都带上很多报纸,一路看一路扔。

 

各种书都看,但现在不看小说这类虚构的了。有时我读书的速度蛮快的。

 

理财周报:有哪些书对你影响比较大吗?

 

杨东:投资方面的一些经典书籍基本都看过了吧,索罗斯的《开放社会》、《金融炼金术》这类哲学书反而印象更深。

 

理财周报:以你的投资才华,没有想过去做私募吗?

 

杨东:公募私募各有利弊,如果说追求多做点事情,公募是不错的,再说这几年我们也有了不错的基础。

 

但像我这样的,至少不会因为仅仅想多赚点钱而去做私募。现在公司氛围很愉快,很难得。我提倡公司少折腾,要保持公司稳定。公司内部也要减掉内耗,提倡简单化,脱离办公室政治,人际关系简单,只专心做事,不用耗精力去处理各种关系。

 

理财周报:我想资产管理行业应该是你为之奋斗的毕生目标吧?

 

杨东:应该不会转行,我估计别的行业我也不行,而且这行很好,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越来越吃香,和医生有点像,呵呵!

 

理财周报:你个人的理想是什么?

 

杨东:现在的理想越来越不具体,小时候理想较具体,但越到后面理想就越来越抽象了,不过我认为,人还是一定要有理想,我也喜欢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理财周报:打算什么时候退休?

 

杨东:股东不满意就退休了,呵呵。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市场疯狂,选择怎样的基金经理补偿“想赢怕输”心理?    
        ●多元策略应对经济热度,兴全汇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即将发行    
        ●兴证全球“增强侠”申庆全新起航 打造中证800指数新“变形金刚”    
        ●兴证全球基金申庆:中证800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指数增强也要“十八般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