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开始接触基金,并认购了第一支基——兴业转债以来已整整三年,今天做个回顾吧!
我第一次关注到基金这个名词是在2004年初,当时股市回暖,博时基金在03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回报率超过了40%。
基金作为一种新的投资理财工具,创造的财富效应正为众人所乐道。我在学习了一些关于基金的知识后也跃跃欲试。
正巧这时兴业基金公司发行了它的第一只基金——兴业转债。由于当时兴业证券就在我上班的写字楼里,所以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就看到了兴业转债的大广告,还有一些销售人员在发宣传单。我拿了份资料,并咨询了一些问题,知道了兴业转债主要投资于可转债,可转债的特点是牛市中具有股票的特点价格随行情上涨,享受牛市带来的高收益,而熊市中又具有债券的特点,抗跌。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我又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深入了解了可转债。结合当时的市场,股指已经上行到了1700多点,是继续向上还是掉头调整,实在难以判断。而可转债因其自身的特性,使它比偏股型基金风险低又比债券型基金的收益高,我就选择它了。
发行期里,股指一路调整,从1700多点调到了1500多点,我心里还有点高兴,调整下来好建仓不是?到了兴业转债出了封闭期,股指已经滑落到1300多点,同期发行的基金,很多都跌到0.95元以下,老基金,更是在这段时间内缩水10%~20%,再看兴业转债,稳在0.99元之上,真是抗跌!我不禁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个好基。
在这之后股市没有起色,同时货币基金却收益稳定,我于是把货币基金作为了银行存款的替代品,当时招商、南方、华安三家货币基金收益最高,我于是分别存了这三家的货币基金。股票型基金也买了少量招商的。主要还是以货币基金为主。
大举介入股票型基金那是在05年第4季度,看到中国股市走出了漫漫熊途终于迎来了光明,我也把货币基金转换成了股票型的,招商系和华安系成了两大重仓。
06年基金成为了我家最重要的理财工具,春节后将其它投资渠道上的资金全部回笼投资基金。基金成了我跟老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我们经常一起交流,探讨。在不断的摸索中尝试了多家基金公司的产品。景顺、上投、华夏、荷银、广发的拳头产品陆续进入我家。从以前的一窍不通到了后来的关心大势,并研究各支基金的重仓以进行选择。经验告诉我们,在做任何投资时一定要先有清楚的认识,不打无准备之战。对每支基金,并不能以短期的表现下定论,要看长远。我家的基金都还算优异,在各个时期轮流领跑。比如去年四季度景顺内需和荷银精选跑在前头,华夏大盘和华安宏利表现平平,但今年就轮到华夏大盘和华安宏利领跑了。
去年跟许多基民一样,我们也经历过初期节衣缩食阶段,千方百计省钱买基金。发展到后来用信用卡消费,工资先买基。到了12月初更是走火入魔到举债买基的地步。虽然收益尚可,但每次政府严厉打击借贷资金进入股市基市时不免有些担心,终于在政府多次提示风险后认识到投机不可取,开始赎回了部分基金,目前已偿清所有借款。
很庆幸自己偶然的发现了基金天下,能到这里跟大家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
总结自己的三年投基经历,投基并非投机,要用闲钱并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基金不能以一时的涨跌论英雄,眼光要看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