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复兴论坛”葛剑雄专场:中国的形成及其疆域的变迁
[ +  文字大小  - ]

    2011年9月24日下午两点,“复兴论坛”第四十一期讲座暨“我们的国家”系列第三讲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前两讲,骆玉明老师和江晓原老师分别从“文学”和“科技”两个角度为我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演讲。本次讲座,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以“疆域”为线索,为现场的观众献上了 “中国的形成和疆域的变迁”这一主题讲座。

    首先,葛剑雄老师从历史出发,为我们介绍了“中国”这一名称的由来。“中国”的得名最早的证据在一尊青铜器上,考古学家称之为“何尊”。铭文记载了3000多年前,周武王攻克了商朝的首都以后,举行祭祀仪式,称其已占有了“中国”(“宅兹中国”)。在春秋初期,已存有大大小小1000多个诸侯国,直至秦朝统一天下才合并成一个国。借助“中”以及“国”字形的不断演变,葛老师介绍了“中”并非出现就代表“中心”,而“国”的概念最初也并不是现在指的国家,而是君主以领地中地理位置居中心的地方代指整个属地。一直到辛亥革命胜利,建立中华民国后,“中国”才真正成为国家的名称。

    一个国的大小划分是以土地来划分的,古代称之为“疆域”。葛剑雄老师强调古代的“疆域”和现在所说“领土”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古代的“疆域”大小是由统治者决定的,凡是统治占有的地方、分封的土地都属于“疆域”。而现代的“领土”则附有现代“国家主权”这一概念。古代“疆域”一般只是指表层的土地和水面,界限的划分非常模糊。而现代“领土”所指的范围则更加广泛也更加明确。有些专家认为可以用语言、习俗或者文化来界定一个国家的疆域,葛剑雄老师认为这是不确切的。从历史来看,划分一个国的疆域需要以政权和管辖权为依据。

    随后,葛剑雄老师通过投影地图,为大家介绍了历史上中国疆域的变化。秦朝时期,秦始皇统治了大约现在中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奠定了中国统一政权的基础。汉朝时期,它的疆域几乎覆盖了现在中国地图的大部分范围。到了唐朝,中国疆域的范围甚至扩张到了朝鲜、越南、伊朗的一部分地区。但后来由于战乱,很大一部分土地又流失掉了。直到清朝,才进入了中国历史上对疆域的统治最为稳定的时期,清政府也对包括原来一直无法顾及的新疆、西藏地区在内的所有地区正式地建立了管辖机构。

    所以历史上中国的疆域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历了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由于牵扯的因素非常复杂,直到现在,中国与邻国边界的划分在某些地区, 如黑瞎子岛、图们江出海口、长白山天池、白龙尾岛、南威岛、钓鱼岛等等仍然存有争议。中国在对待这些边界问题上一直避免动用武力,而是在显示国家的实力以及管辖权的基础上,以和平谈判的形式解决。葛剑雄老师认为,1979年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既是不得已的,也是可能唯一让争议各方双赢或者多赢的一种解决方式。

    葛剑雄老师认为现代“领土”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领土、领海、领空。在自然资源逐渐匮乏的今天,领土问题已经扩展到每一个国家“力所能及”的地方——不仅海底的大陆架、油气田,甚至人烟稀少的南极、北极都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而随着人类太空事业的发展,大气层外的世界必定也将成为各个国家争夺的资源。

    整场讲座,可以容纳300多人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座无虚席。演讲完毕后,许多观众仍意犹未尽,在互动环节中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葛剑雄老师进行了探讨与交流。最后,讲座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市场疯狂,选择怎样的基金经理补偿“想赢怕输”心理?    
        ●多元策略应对经济热度,兴全汇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即将发行    
        ●兴证全球“增强侠”申庆全新起航 打造中证800指数新“变形金刚”    
        ●兴证全球基金申庆:中证800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指数增强也要“十八般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