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芦苇荡中的那一抹优雅——记中国国家地理•兴业全球基金“飞羽瞬间”崇明东滩观鸟日活动
[ +  文字大小  - ]

踏青时节,草长莺飞,满眼的春意盎然激发了我们亲近自然的渴望。330日,恰逢首届全国观鸟日,兴业全球基金携手中国国家地理举办“绿色出行”活动,以“知识、环保”为宗旨,倡导客户利用周末时间,以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走进自然,一同走进上海的后花园——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这一天,我们走进精彩的鸟类世界、探访保护区科普教育基地、学习鸟类知识、了解鸟类栖息环境的生态修复工作……

 

飞鸟桃花源

 

飞鸟,张开时光的翅膀,追寻风的方向,去往怀念的故乡。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端,南北濒临长江的入海口,拥有丰富的底栖动物和植被资源,是飞鸟的桃花源,是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候鸟迁徙的主要驿站。每年春季,有近100种,超过2万只候鸟会在东滩停驻,补充能量,直到体力恢复至80%

 

莺啼婉转的鸟鸣声,一望无垠的芦苇伴着微风轻轻摆动,体型娇小的震旦鸦雀跳来跳去,白鹭3只、斑嘴鸭4只、黑水鸡3对……桃花源般的画面映入眼帘。心,瞬间也变得纤细轻柔起来。

 

 

 

近些,再静些

 

本次观鸟活动,除了提供专业的观鸟设备用于远观候鸟外,中国国家地理和鸟网还派出了专家团队讲解鸟类知识及环志工作,保护区也特地开放了四座场馆,让客户从影像到标本,再到实景观摩,全方位地了解鸟类迁徙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命之源馆是崇明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一线四馆”中的1号馆,主要利用多媒体、球形投影、动画投影等多种表现形式,介绍了东滩湿地及湿地知识。

 

生命驿站馆是2号馆,也是唯一一座两层建筑。在一楼的公众休息室里,鸟类学专家冯雪松给我们做了一场讲座,系统翔实地分享了观鸟常识、鸟类迁徙路径、鸟类保护及环志工作。鸟类环志是研究鸟类运动的一种方法,是指将迁徙的候鸟捕获,再将带有国家环志中心地址和唯一编号的特殊金属环固定在鸟的小腿上,测量体重、翅长、尾长等后就近放飞。环志可以用于弄清鸟类迁徙活动的规律,以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鸟类资源保护管理政策。从1997年开始,中国的环志数量大幅增加到3万至5万只,目前每年环志20余万只。

 

休息室外有一块宽阔的观鸟平台,在资深摄鸟专家张斌的指点下,大家拿着望远镜,寻找栈道旁、芦苇荡中的小精灵,可以看到三两的野鸭、鸦雀在芦苇带中穿梭跳跃,耳边不时传来各种莺啼婉转的鸟鸣声。偶尔,漫天飞过的鸟群翩翩起舞,引得大家阵阵惊叹。

 

 

 

其间乐融融

 

大滨鹬是一种长距离迁徙的鸟类,每年冬天他们在澳大利亚西北部越冬,春季时向北迁徙,途经崇明东滩等中途栖息地,最终到达西伯利亚繁殖后代。在3号馆——“生命之旅”展馆,大家观看了一部讲述2007314日在崇明东滩环志的大滨鹬长距离迁徙的3D影片。影片中坚强的候鸟历经风暴、海浪及未可预知的人类干扰等艰难险阻,最终完成了壮丽的生命之旅。真实而震撼的3D效果带来的视觉冲击,引发了孩子们的尖叫和家长们的热烈讨论,也使我们懂得了生命的不易。

 

 

最后,鸟类保护区的专家们还带着大家参观了互花米草生态治理区。互花米草外形与芦苇差不多,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由于其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有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的作用,于是从国外引进植入。但没想到的是,互花米草超强的繁殖力最后却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变成了外来入侵物种,于是目前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另外的一项主要工作,便是互花米草的生态治理。

 

一路上的田间小道,明黄的油菜花点缀其间,还有蜜蜂、小鸟、芦竹与我们近在咫尺。美景与孩子的笑脸一起定格在按下快门的一刻。这一天,真快乐。

 

 

 

“飞羽瞬间”观鸟日

 

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首个“飞羽瞬间”全国观鸟日活动当天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同时举行。兴业全球基金公司承办了上海专场。中国国家地理“绿色出行”活动以“知识、环保”为宗旨,倡导大家利用周末以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走进自然的理念与兴业全球基金的社会责任文化不谋而合。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双方自20121月开始合作“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兴业全球基金专场讲座,使得更多听众有机会亲身走进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关注自然、生态和人文保护,追逐绿色生活。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市场疯狂,选择怎样的基金经理补偿“想赢怕输”心理?    
        ●多元策略应对经济热度,兴全汇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即将发行    
        ●兴证全球“增强侠”申庆全新起航 打造中证800指数新“变形金刚”    
        ●兴证全球基金申庆:中证800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指数增强也要“十八般武艺”